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59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The computation of high-accuracy orbit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 of Low Earth Orbiter (LEO) missions such as CHAMP, GRACE and GOCE. The mission objectives of these satellites cannot be reached without computing orbits with an accuracy at the few cm level. Such a level of accuracy might be achieved with the techniques of reduced-dynamic and kinematic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POD) assuming continuous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SST) by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Both techniques have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maturity and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issions in the past, for example to TOPEX/POSEIDON (T/P), leading to (sub-)decimeter orbit accuracy. New LEO gravity missions are (to be) equipped with advanced GPS receivers promising to provide very high quality SST observations thereby opening the possibility for computing cm-level accuracy orbits. The computation of orbits at this accuracy level does not only require high-quality GPS receivers, but also advanced and demanding observation preprocessing and correction algorithms. Moreover, sophisticated parameter estimation schemes need to be adapted and extended to allow the computation of such orbits. Finally, reliable methods need to be employed for assessing the orbit quality and providing feedback to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steps in the orbit computation proces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
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纤维缠绕(FW)线型进行了简要地分析。鉴于封头曲面上FW线型稳定性对于线型参数变化十分敏感,分析封头FW线型时,本文仍从测地线方面来考虑。依此,两赤道圆处FW角必须以左右封头几何尺寸及测地线FW条件来确定。在对筒身段非测地线FW可行性讨论中,提出了筒身段实现非测地线FW的条件,同时推导出了筒身段非测定地线FW运动控制的一般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球形容器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变带距方法对球形容器进行优化设计,并研制了一批产品。试验结果表明,在纤维设计应力相同条件下,采用变带距缠绕的球形容器,其复合材料重量比等带距缠绕的轻24.56%,而其容器特性系数高出10.4%,能同时满足设计提出的强度和重量两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4.
具有衬里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给出了具有衬里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纤维厚度的设计计算方法。当容器的结构一定时,给出了确定爆破压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NI 的PXI-6281高速数据采集卡来完成角速度波动信号的采集,借鉴信号失真度的概念,分析角速度反馈信号的基波和高次谐波大小,求取高次谐波与基波幅值比,作为角速度波动率.  相似文献   
6.
PBO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工艺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PBO纤维的结构特点及部分物理性能,研究了影响PBO纤维NOL环干法缠绕成型的几种主要工参数,对干法及湿法两种成型方法的Ф150mm压力容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其破坏界面进行了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干法缠绕成型的Ф150mln压力容器的PV/W值最高可达47.55km,湿法缠绕成型的可以达到60.42km。  相似文献   
7.
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方法,结合复合材料壳体力学、纤维缠绕理论等知识,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在燃气内压随机变化作用下的应力响应,绘出应力分布曲线,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可靠性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由于没有电刷和滑环,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因此无刷双馈电机(BDFM)在变速恒频发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特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BDFM数学模型十分复杂。从BDFM多回路空间矢量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两个静止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以及功率绕组静止坐标系数学模型和控制绕组静止坐标系数学模型,推导过程简洁明了。所得结果为BDFM理论分析和不同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及坐标变换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光纤环是光纤陀螺的核心敏感部件,其内部应力值的大小和分布对光纤陀螺的整体性能有很大影响.光纤环的内部应力主要包含拉伸应力、弯曲应力和固化应力等,光纤环的绕制工艺和固化工艺等都会对光纤环的应力产生影响.通过测量不同绕制工艺下光纤环的应力分布和偏振串扰分布,得出光纤环绕制张力越小、光纤环直径越大、固化胶的收缩率越小,光纤环的应力也越小,相应的偏振串扰值也越小,为光纤环绕制技术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无槽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用作飞行器姿态控制直线作动器.研究了圆环形无槽绕组分布系数,建立了其轴向分布系数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相间绝缘厚度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单极性圆环形绕组和双极性圆环绕组的分布特性,得到了相间绝缘厚度对这两种绕组结构绕组因数的影响规律.研制了无槽圆筒型直线作动器样机,测试和计算得到的空载反电势波形吻合,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对作动器推力、动态等特性进行了测试论证,结果表明,该直线作动器具有电枢反应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