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20篇
航空   1080篇
航天技术   270篇
综合类   172篇
航天   2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3):1074-1084
Marciniack–Kuczinski (M–K) model is widely used to predict material’s forming limit curve (FLC). The prediction of FLC traditionally neglected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However, it cannot be neglected in some forming processes. Much work has been don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on FLC with constant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or constant ratio of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and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n addition, based on Nakazima test process, the ratio of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and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has been derived, which was a function of instantaneous thickness and loading path. Here, initial groove angle in M–K model was not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uniaxial tension tests and Nakazima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7B04 aluminum alloy. Based on Hill 48 yield criterion and M–K model,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FLC was established. The increase of thickness can enhance FLC.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and initial groove angle in prediction model. On the left side of FLC, the effect of initial groove angle on FLC is weakened by increasing sheet thickness. On the right side of FLC, the effect of initial groove angle on FLC is strengthened by increasing sheet thickness. On the right side of FLC, the relation between limit strain point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is linear under one certain loading path. Thickness has decisive effect on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level and the changing trendy of through-thickness normal stress during calculation is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stres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指出,在运用中心极限定理近似计算独立同泊松分布随机变量之和的概率时,通常只注意了取n适当大的值,从而导致了差异较大的不同结果。本文指出了不仅要使n适当的大,而且也要使nλ足够地大。当X_h是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时,也要考虑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带有和不带有伸出的垂直嵌板的鸭式飞机(Velocity-173)的横向稳定性。众所周知,鸭式飞机(Velocity—173)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但其横向稳定性比较差。为了改善其横向稳定性.设计了两种复合材料夹层板.将其安装在垂直尾翼下面.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飞行试验来研究安装伸出的垂直嵌板的效果。采用解析法和实时参数估计法从飞行试验数据中提取了横向可控能力/稳定性。本的工作验证了安装垂直嵌板对横向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诚  王燕萍  吕震宙 《宇航学报》2004,25(6):659-662
工程复杂随机结构的概率安全分析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是建立所有失效模式的极限状态方程和计算所建立极限状态方程的失效概率。一般来说大型复杂工程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都是隐式的,且当材料参数、结构参数和外载荷等均为随机变量时,极限状态方程均为非线性的,为此文中提出了建立真实复杂结构多模式隐式极限方程的等效方法。该方法对于单个极限状态方程采用在均值点展开成线性项和高次项修正的方式,在概率等效的基础上,建立起原非线性隐式极限状态方程的概率等效线性显式极限状态方程。当结构系统所有极限状态方程都建立了其等效显式线性极限状态方程后,即可利用可得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来计算结构系统的等效失效概率。所提方法被用于真实飞机结构翼身连接接头的强度刚度多模式可靠性分析,与迭代响应面法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所提方法可以与任何标准有限元程序相结合,而标准有限元程序是当今处理结构力学分析与设计的强有力的工具,文中方法提供了力学分析与概率安全分析相结合的合理连接,其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泛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遗传算法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作为一种新型的、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随机化搜索和优化方法。其算法简单通用,鲁棒性强,在组合优化、机器学习、自适应控制和规划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中已展现了其特色和魅力。该方法是一种不需要任何初始信息并可以寻求全局最优解的、高效的优化组合方法。文章就是利用遗传算法对某一电机控制系统的PID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轴对称刚-弹系统在重力场中的定点运动。首先利用模态分析方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然后引进小参数将藕合的长周期运动和短周期运动分离。得到了这个非线性刚弹藉合系统的一次近似解,并利用它研究了刚-弹系统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简化计算,根据导弹的质心运动方程,通过近似处理导出了导弹机动飞行中助推段、跨越段和机动段弹道参数的估算公式。仿真计算表明,该估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公式的偏差较小,且方法简便,可用于导弹机动飞行的弹道设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动调陀螺故障振动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统计参数分析和神经网络的动调陀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原始振动信号的一组统计参数作为表征故障的特征信息,以此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来学习并识别陀螺故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对统计参数的计算能够简单、有效地提取陀螺故障特征信息;运用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建模,使诊断具有自适应、自学习的能力,诊断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正态模型结构可靠度的贝叶斯精确下限的评估公式提供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达到任意给定的精度。计算复杂度可由O(n~2)降为O(n)。程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针对CPL蒸发器,建立了可据以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蒸发流动过程的分布参数模型,并就一个模拟算例进行了考察,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该模型较之传统集中参数模型的优点在于,其计算结果反映出了蒸发器内沿轴向流动过程中各肋壁温度及肋壁与流动工质之间换热系数大小的变化情况以及蒸发器内局部蒸汽(或液体)的热力状况,因而为从细节上揭示CPL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及其工程模型的试验研究、优化设计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