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53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与扩散同时进行的环形引射系统引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混合与扩散同时进行”的环形引射系统,并结合其驱动引射式风洞,实验探讨了该系统的参数影响规律及混合特性,结果表明,引射器系统采取“同时混合扩散”方式可达到与传统的“等截面混合后再扩散”的方式相当的性能,但新方式下则大大缩短了系统结构尺寸,因而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实验表明“同时混合扩散”方式只宜于应用在具有周向喷流特点的系统中,同时混合扩散角应与常规扩散角相当(β=6°)。研究表明,讨论喷流马赫数Ma_j对性能的影响应与面积比A_2/A_*的变化独立开来,Mα_j变化对性能的影响不超过10%,而面积比变化对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在面积比与膨胀比适当的配合下,可获得较高的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2.
轴向旋涡强化矩形喷流掺混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低速射流风洞上开展的二维喷管来流带旋涡的模拟实验。通过流场观察,壁面静压和矩形喷流三维流场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声激励增升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元后台阶低速风洞实验表明,用内部声激励控制脱落旋涡能够获得有利的增升效应。实验还得出激励频率、旋涡自然脱落主频及旋涡脱落主频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模型表面压力随声压级及频率变化的规律。本文将对二元翼型及三角翼等内部声激励的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接触焊机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接触焊的机理,提出了以电位差选择电极材料的原则,以及焊接处的接触电阻和母材内阻在焊接中有一定作用,而且焊接处的总热能是各种能量产生的热量之和,焊接的总热量也应包括通电加热产生的热量和断电后(锻压时)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5.
三维可压缩混合层中扰动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利用被动控制增强可压缩混合层中混合效率,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维可压缩混合层中扰动向下游的演化.通过在入口处引入不同的不稳定T-S波,给出了扰动随空间的演化过程,及马赫数对扰动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马赫数较小时,扰动波增长很快,当马赫数增大时,扰动所形成的流向涡的强度会减弱.这一结论与流动稳定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漩涡发生器(简称V.G)对燃油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利用Gambit分别建立了原型喷嘴、加装2个漩涡发生器和加装4个漩涡发生器喷嘴的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三种模型的出口流场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燃油压力下,加装漩涡发生器可以加快射流的混合速度,其中加装4个漩涡发生器的喷嘴的加速掺混能力最高,加装2个的其次,但仍比"原型"的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当燃油压力改变时,掺混能力会随着燃油压力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深层搅拌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搅拌技术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较常用技术 ,它具有加固效果显著、形式灵活多样、环境无污染、施工机具简单、施工速度快、节省投资等优点 ,目前在地基处理和基坑工程中广泛采用。本文主要阐述该技术特点及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对同类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速湍流机理的实验研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在2000年以来,本研究小组在低噪声超声速混合层风洞研究、超声速流动精细结构测量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给超声速混合层湍流精细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研究超声速混合层及其气动光学问题,在研制的超声速混合层风洞中,主要以基于纳米技术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trace Planar Laser Scattering,简称NPLS)为基础,研究了几种对流马赫数的超声速混合层从层流到湍流转捩过程K-H不稳定涡的空间结构,以及K-H不稳定涡的空间结构随着时间的发展过程.实验结果清晰地反映了湍流混合的不稳定性与转捩的精细结构,以及转捩过程的展向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9.
DENTON程序湍流模型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DENTON程序所使用的混合长度模型,使之能够适应壁面发展以及有适度分离流动的情况,并减少对经验的依赖.通过对NASARotor67转子和Rotor37转子的对比计算分析,验证了改进的混合长度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可靠性,并且计算时间增加很少,保持了DENTON程序计算速度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超声速燃烧中流体可压缩性的影响,对标准k-ε湍流模型进行可压缩性修正(包括结构可压缩性修正和膨胀可压缩性修正两部分)。分别应用标准k-ε模型、修正的k-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RSM),考虑氢气/空气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R I-M ech 2.11机理,10组分,28基元反应),数值模拟有壁面限制的超声速混合层冷态及热态流场。结果表明:壁面和燃烧对湍流影响都很大;修正模型对冷态以及燃烧场的预测结果优于其它两个;修正模型预测的混合层厚度更薄,燃烧区域更窄,与实验结果吻合地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