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6篇
航空   277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ome of the most ‘active’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are obscured by large quantities of dust and emit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ir bolometric luminosity in the infrared. Observations of these infrared luminous galaxies with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have provided a relatively unabsorbed view to the sources fuelling this active emission. The improved sensitivity, spatial resolution and spectroscopic capability of ISO over its predecessor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IRAS) of enabled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rared properties of active galaxies. ISO surveyed a wide range of active galaxies which, in the context of this review, includes those powered by intense bursts of star formation as well as those containing a dominant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 Mid-infrared imaging resol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ust enshrouded nuclei in many nearby galaxies, while a new era in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opened by probing a wealth of atomic, ionic and molecular lines as well as broad band features in the mid- and far-infrared. This was particularly useful, since it result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wer production, excitation and fuelling mechanisms in the nuclei of active galaxies including the intriguing but so far elusive ultraluminous infrared galaxies. Detailed studies of various classes of AGN and quasars greatly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fication scenario. Far-infrared imaging and photometry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new very cold dust component in galaxies and furthered our knowledge of the far-infrared properties of faint starbursts, ULIGs and quasars. We summarise almost nine years of key results based on ISO data spanning the full range of luminosity and type of active galaxies.  相似文献   
2.
红外探测阵列对固体导弹尾焰跟踪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前视红外探测阵列FLIR(Forward Looking Infra-Red)对导弹进行精确跟踪、定位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导弹的运动模型、大气干扰模型和探测阵列的观测模型。利用探测阵列FLIR的原始观测数据,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精确跟踪导弹目标。由于导弹与探测器的距离较远,故为视为点目标。导弹在探测阵列上投影的位置由两部分组成:导弹真实运动位置和由于大气干扰造成的偏移。滤波  相似文献   
3.
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化学非平衡辐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化学非平衡对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辐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激发发射辐射比化学发光辐射重要,红外辐射比可光辐射重要。结果还表明:由化学非平衡瞬时辐射模型计算求得的NO5.3μ的辐射能比由局部平衡辐射模型求得的辐射能大30 ̄70%。由此可知,小钝锥尾流的化学非平衡辐射模型对辐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近红外制导系统噪声分析的框架模型,在分析探讨主要噪声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本噪声立意,建立了探测器等组成部件基本噪声的功率谱分析式,设计出一种以红外探测器为抑制主体的减噪系统。通过目标、误差响应率的测定与跟踪试验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失稳条纹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层转捩的准确预测是高超声速飞行面临的关键气动问题之一。为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失稳和转捩机理,以前缘半径1.6mm、半锥角7°的圆锥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D-07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红外热图技术开展边界层转捩实验测量。通过与工程计算结果对比,确认模型表面边界层流态。实验结果表明:有迎角条件下,模型表面中后段出现条纹结构,条纹结构的起始位置随着周向角的增加而向上游移动;随着迎角的增加,条纹起始位置向上游移动,条纹强度差异和条纹与模型中心线的夹角越来越大。实验获得的条纹结构与不同频率扰动波相互作用直接数值模拟获得的条纹结构现象一致。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边界层内不同频率扰动波相互作用是产生条纹结构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地面模拟卫星静电放电试验方法。对卫星的空间环境以及结构特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表面存在静电放电的可能性。通过静电放电试验找到了红外地球敏感器易受干扰的部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红外窗口内冷防热机理和防热性能预测.以液氨作为冷却剂在窗口内通道流动,利用液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中大量吸热的特性,达到冷却窗口的目的.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外部具有对流加热,内部有冷却剂吸热的窗口材料温度分布.本文计算结果与地面电弧加热器实验测量结果作了比较,两者较为吻合,验证了防热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导弹蒙皮红外辐射特性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逆向蒙特卡罗(RMC)计算方法,在给定的飞行状态下分别计算出亚声速与超声速导弹蒙皮辐射源在不同方位角的2~μm、8~14 μm波段红外光谱辐射强度及强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对亚声速导弹,相对于8~14 μm,其2~μm的辐射可忽略不计;对超声速导弹,相对于2~μm,其8~14 μm的辐射只有0%左右,但其绝对值较大而不可忽略不计.导弹的红外辐射在0°~90°探测位置内增加,在90°~180°内减小.大气对低空亚声速导弹辐射衰减作用强,对高空超声速导弹辐射衰减作用弱.超声速导弹的最大辐射强度是亚声速的18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辐射传递方程(RTE)的有限元体积法(FVM)计算模型,研究了离散光谱分辨率对FVM计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离散光谱分辨率无关解的概念,并编制了相应的FORTRAN源程序,结合大气飞行发动机标准算例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给定的红外光谱域中,随着离散光谱的分辨率的提高,计算出的方向光谱辐射强度渐渐趋向于同一个值.在航空发动机喷流2~5μm红外光谱区间中,当划分150个以上等间隔光谱微元后,FVM可以保证达到离散光谱分辨率无关解.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红外技术进行层板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层板冷却特性,应用远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对一个真实尺寸的层板结构进行了实验.层板的气膜孔、绕流柱及冲击孔直径分别为0.,0.8,0.8 mm,内腔高及总板厚分别为0.8,2.6 mm,孔柱数比为1:4:1.为了准确测量表面温度,采用了高精度热电偶校正法,建立修正关系;为了描述层板综合冷却效率,采用热像数字信号运算法,直接进行数据处理.实验在高温亚声速风洞中进行,实验结果展示了冷却介质注射量对层板冷却特性的影响,证明远红外热像技术用来研究层板冷却特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