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263篇
航天技术   112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This paper explores methods for approximating and analyzing the dynamics of highly perturbed spacecraft forma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pproaches. This facilitates on-board computation or rapid preliminary mission design analysis. Perturbed formation dynamics are often approximated as linear time-varying (LTV) systems, for which Floquet theory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system instability. Furthermore,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relative orbital state can be computed with the approximate dynamics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sight. A general methodology is developed first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problem of unstable formation dynamics in asteroid orbits. Here the dominant perturbative effects due to low-order gravitational harmonics and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are model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validate the approach and illustrate the approximation accuracy achieved.  相似文献   
3.
张玉锟  戴金海 《宇航学报》2003,24(1):23-27,37
本文基于带有界干扰的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卫星编队飞行中的相对位置控制问题。首先,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控制律,并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接着,通过对线性系统状态观测器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非线性速度观测器,观测误差被证明是渐近收敛的。观测器与控制律的结合实现了无速度测量的控制,闭环系统被证明是渐近稳定的。文末的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简化计算,根据导弹的质心运动方程,通过近似处理导出了导弹机动飞行中助推段、跨越段和机动段弹道参数的估算公式。仿真计算表明,该估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公式的偏差较小,且方法简便,可用于导弹机动飞行的弹道设计。  相似文献   
5.
拉格朗日点附近编队的离散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拉格朗日点的独特空间位置,它附近的编队研究对深空探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编队的脉冲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实现编队的迭代算法。基于该算法,讨论了两种不同控制策略。根据编队任务的特点,定义了几个与编队误差和能量消耗相关的性能指标。通过仿真圆形编队算例,对两种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策略二无论在消耗能量方面还是在误差控制方面都优于策略一。对于策略二,当脉冲间隔一定时,能量消耗随编队半径的增加线性增加。当编队半径一定时,误差随脉冲间隔的减小呈指数减小,而能量消耗随脉冲的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6.
许多严重的飞行事故都与由速率限制引起的Ⅱ型PIO有关。针对如何预防PIO,首先介绍了自适应杆增益和软件限制环节的设计原理。然后以某带速率限制的电传飞机为例,运用同一理论,分析采用自适应杆增益和软件限制环节来改善速率限制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杆增益环节和软件限制环节都能抑制住PIO的发生,但两者组合加入抑制效果更好,飞行品质也能达到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多无人机监控航路规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监控任务的效率,在执行任务前必须规划设计出高效的无人机飞行航路。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在任务区域内进行多无人机监控航路优化存在计算的复杂性和收敛性以及计算数据量限制等问题,采用分散式方法对监控航路进行了优化,并以无人机的监控任务为例提出了一种监控效率指标评估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航路规划中的监控效率量化问题。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无人机监控任务的飞行航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无人机的监控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MIL-1797-STD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规范检验某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品质过程中,在计算鹊克准则(即瞬时峰值比、上升时间及有效时间延迟)时,认为通过利用高阶系统传递函数求出的时间响应特性得出的结果比通过求解由飞机及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分方程得出的结果更合理;在计算尼尔一史密斯准则时,提出了一种利用优化技术确定该准则的驾驶员参数kp和补偿τp1,τp2值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学方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娟  袁建平 《飞行力学》2002,20(1):29-32
以运动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了编队卫星相对运动的一种更直接方法,利用不同天体力学特性,将相对位置和速度与相对轨道参数建立了联系,首先,详细推导了以运动学方法为基础的相对运动方程,据此可直接得出环绕卫星的轨道根数,其次,为有利于相对轨道分析和设计,对相对运动方程进行了简化,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2):3058-3072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agnus phenomena over a spinning projectile. The pressure force acting on the surface of a spinning projectile was measured for various cases by employing a relatively novel experimental technique. A set of miniature pressure sensors along with a data acquisition board, battery and storage memory were placed inside a spinning model and the surface pressure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remotely controlled system. Circumferential pressures of the model for both rotational and static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t two different free stream Mach numbers of 0.4 and 0.8 and at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bility of this new test method to measure the very small Magnus force via surface pressures over the projectile. The results provide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flow structure and illustrate changes in the cross-flow separation locations as a result of rotation.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