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9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利用达西定律分析了混纤纱结构对其体浸渍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增强纤维/热塑性纤维并列纱,理想混纤纱,一般混纤纱的基体浸渍特征,增强纤的膨松以及增强纤维/热塑性纤维的良好混合度有利于基体的浸渍,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等效热特性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米”字型枝状胞体有限元模型和试验方法对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整体等效热膨胀系数和等效热传导系数进行了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枝状胞体模型能较为真实的反映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构形;有限元方法在分析热膨胀、热传导方面具有较好的精度;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方向的热膨胀系数随着纤维体积比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编织角的增加而减小;热传导系数随着纤维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编织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气炮实验装置、渗透剂增强的X射线照相法和高强光背射法对中心受到横向冲击的G/K织物混杂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情况进行研究,讨论了G、K织物交替铺层时层合板的应力特征与损伤状况,分析了面、背板与芯板材质变化时层合板的应力与冲击损伤的关系、铺层角变化时层合板的损伤特征。结论强调指出,为提高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抗弹能力,应采用混杂铺层、铺层角的错配方式,并避免将Kevlar作为背板使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矩形编织体4步编织法的纱线运动规律,提出了利于图形建模的纱线单胞模型。用SolidWorks软件的API接口及VisualC++语言,编制了自动生成编织体的软件,该软件能模拟不同编织参数下的矩形三维编织整体结构。本文对编织角为22°,33°;纤维体积百分数为40%,30%;主体纱为2×2,2×4,4×4,4×6的编织结构进行了模拟,其结果与实际编织体的照片基本一致,说明此模拟是有效的。解决了编织预制体内部分析困难的问题,为使用有限元分析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混纤纱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各种热塑性纤维/增强纤维混杂纤维束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指出了混纤纱法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概述了混纤纱的制备方法、混纤纱的编织工艺、由混纤纱制备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以及混纤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性能,并对混纤复合材料的应用和此领域中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简单概括,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碳纳米管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机电特性,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传感的最新进展:碳纳米管与树脂共混、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碳纳米线和碳纳米纸。利用碳纳米管传感网络来监测结构应变损伤是不同碳纳米管传感的核心原理。碳纳米纸可以解决碳纳米管与树脂共混时的难分散、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的协同变形和碳纳米线的全结构监测等问题,为碳纳米管传感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条件。实现碳纳米管传感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健康监测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参照相关的纤维力学性能测试标准,对高模型HM-PBO复丝纤维的拉伸性能测试方 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夹持型夹具和陶瓷材质夹具体适用于PBO干纱复丝拉伸性能测试;捻系数对PBO拉伸性能影响比较大,最佳捻系数为8;同时发现加捻会影响纤维的取向度;在一定范围内拉伸速率的增加会使得纤维断裂强度增加;而在测试范围内的预加张力对PBO纤维拉伸性能影响不大;夹持长度越长,由横梁测得的拉伸形变越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Kevlar纤维机织织物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机匣包容上,剪切增稠液(Shear thickening fluid,SFT)被发现可以有效增加Kevlar织物的能量吸收能力。通过设计针对单束纤维束的相应加强片与夹具,在MTS材料试验机与霍普金森拉杆上开展室温下的(20℃)力学性能试验,得到单束纯Kevlar纤维与不同浓度STF强化Kevlar的准静态与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准静态与动态试验下织物破坏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区别,得到STF溶液浓度对弹性模量、应力极限与拉伸强度的影响,为STF增强Kevlar织物的动态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国昌  万志敏  杜星文 《航空学报》2007,28(4):1005-1008
 研究了平纹碳纤维机织织物的剪切行为。研究发现,织物的分阶段剪切行为与织物的细观结构有关,不同的剪切阶段具有不同的剪切机理,通过XLT-3400连续变体式显微镜和像框实验结果对不同剪切阶段的剪切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纱线抽出实验获得了织物中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将纱线当作一个悬臂梁安装,通过此方法获得了纱线的抗弯刚度,由这两个实验导出了摩擦力矩。利用像框剪切实验以及力矩平衡,建立了平纹织物初始剪切阶段载荷 剪切角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剪切角度超过0.05 rad之后的织物初始剪切行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种丝束大小平纹机织的碳纤维布增强SiC(C/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了纤维束丝束大小(1k和3k)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束大小不同,导致纤维束弯曲程度和复合材料孔隙率不同,从而使得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