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143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导弹对活动目标全方位攻击的基本原理,并讨论了工程上实现的途径。通过平面及空间导引弹道仿真,初步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及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2.
机动飞行时安装角对转子叶片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旋转转子叶片在轴线发生平面偏转时的振动问题。在非线性曲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在陀螺力作用下叶片振动的微分程及其求解方法,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安装角在不同取值范围和不同转速范围对叶片振动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无扭向叶片在低转速下,安装角对振动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在高转速下则是很微弱的。当安装角在某个较大的范围取值时,可有效地减弱该运动状态所导致的振动。  相似文献   
3.
细长尖头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涡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次涡的机理以及在背风侧形成集中涡的过程.从而说明了采用集中涡来模拟这类流场的正确性,表明了二次涡对多个脱体集中涡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研究强不确定系统“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实现方法,强不确定系统指的是系统的静态增益及其界不完全确知且范围较大.“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吴宏鑫院士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该原理表明,对于未知连续系统,其离散化系统的系数的和在一定条件下是1.该原理的发现对于解决闭环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瓶颈问题具有关键作用.“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为了实现系统的“全系数之和等于1”,需要对系统进行一定的变换,以满足所需条件.其中,采用静态增益的标称值的倒数进行输入变换的方法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当系统的不确定性较大时,该变换将带来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明确给出了系统静态增益的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的关系对于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影响.当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较小时,可以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当比值较大时,进一步给出了通过选取合适的采样周期,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于特征模型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Repeated Unit Cell(RUC)is a useful tool in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composites using Displacement-based Finite Element(DFE)method,and merely applying Periodic Displacement Boundary Conditions(PDBCs)to RUC is almost a standard practice to conduct such analysis.Two basic questions arising from this practice are whether Periodic Traction Boundary Conditions(PTBCs,also known as traction continuity conditions)are guaranteed and whether the solution is independent of selection of RUC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to tackle these questions,which unify the strong form,weak form and DFE method of the micromechanical problem together.Specifically,the solution’s independence of selection of RUCs is dealt with on the strong form side,PTBCs are derived from the weak form as natural boundary conditions,and the validity of merely applying PDBCs in micr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FE)analysis is proved by referring to its intrinsic connection to the strong form and weak form.Key points in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are demonstrated by illustrative examples,and the merits of setting micromechanical FE analys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clear theoretical framework are highlighted in the efficient selection of RUCs for Uni Directional(UD)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6.
应用压力敏感漆技术,在平板上测量了不同主流攻角(i=-30°,-20°,-10°,0°,10°,20°,30°)下双射流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得到的流场对气膜冷却效率的规律进行了解析。所研究的双射流孔结构的孔间无量纲横向距离为0.5,孔间无量纲流向距离为3;射流与主流密度比为1.0,吹风比分别为0.5、1.0、1.5、2.0。结果表明小的主流攻角(i=-10°,0°,10°)下,流场中存在反肾型涡对或挤压作用,气膜层与壁面贴附良好,气膜冷却效率最高;大正值攻角(i=20°,30°)下,虽然气膜覆盖面积大,但反肾型涡对退化,气膜冷却效率下降;大负值攻角(i=-20°,-30°)下,流场中有肾型涡对,且气膜横向覆盖受限,气膜冷却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以固定翼式微型飞行器为研究背景,针对小展弦比机翼,将遗传算法与Navier-Stokes方程数值解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以实数编码为基础的数值优化模型.流场数值模拟采用人工压缩方法,遗传算法采用锦标赛选择、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操作算子,对微型飞行器机翼选取五个设计点分别进行了升阻比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本文的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搜索效率和显著的优化效果,五个设计点机翼的升阻比均提高30%以上.优化后的翼面接近椭圆形状,翼型前缘钝厚,尾缘向上拱起,这种形状能大大增加升力,降低诱导阻力,从而显著提高机翼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弯曲/倾斜导叶对大展弦比低压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求解基于耦合转捩SST湍流模型的雷诺平均N-S方程组,对GE-E3低压涡轮叶栅的进行了全三维粘性定常与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了弯曲/倾斜导叶对涡轮级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对导叶叶栅气动性能、导叶扩散因子与边界层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下游动叶气动性能和动叶吸力面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弯导叶减小了二次流损失却带了更大的叶型损失,降低了涡轮级效率,而正倾斜改变了上下端壁的二次流损失分配,对总的叶型损失影响较小,在一定角度下能够改善大展弦比涡轮叶栅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大迎角分离流场在等离子体控制下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迎角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采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拟飞行器前体,在靠近圆锥尖端处镶嵌了一对马蹄形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ingle_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不同状态下对大迎角模型前体的非对称气动载荷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开闭可以使得圆锥-圆柱组合体在大迎角下出现的侧力改变方向。还对通过调节单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激励电压实现圆锥前体侧力系数在正负极值间连续变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跨音速大迎角Euler方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限体积法离散三维Euler方程,选用三步显式格式进行时间推进求解;并通过当地时间步长、残值光顺、焓修正等方法加速收敛。对一维波动方程的von Neumann稳定性分析说明这种三步格式的最大Courant数是2。对三角翼跨音速大迎角流动的数值分析表明文中的三步格式及焓修正方法优于人们经常采用的四步、五步格式以及焓阻尼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