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航空   11篇
航天技术   3篇
航天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介绍ASP技术,提出了利用其开发可靠、安全的军事信息网络Web站点的一般方法,并给出了ASP对数据库操作所使用的SQL语法,同时,介绍了SSL加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IPSec-VPN网关开发的特点,提出了PIG代理网关的概念,并就一个基于PKI的 IPSec-VPN网关开发的实例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给出了实现的框图和几个主要算法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基于SSL的数据安全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全套接层协议SSL(Secure Socket Layer)是用来保障数据安全传输的协议,目前已经成为工业标准.首先简要介绍了SSL协议,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SL的数据安全传输系统,它由两部分组成:SSL客户方安全通信代理CSP(Client Secure Proxy)和服务器方安全通信网关SSG(Server Secure Gateway),二者可以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安全通道,从而能够保障敏感数据的安全传输.讨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并详细分析了实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握手协议的实现、密钥的协商、记录层数据的分段与填充、会话重用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虚拟专用网的发展现状,回顾了MPLS-VPN技术的研究成果。针对用户流量如何在多条LSP中的分配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5.
路由器是网络架构巾的重要部件。在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为了提高所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安全路由器应运而生。文中介绍了安全路由器的解决方案,探讨了应用于安全路由器上的防火墙、VPN、IDS、加密、认证等几种主要的路由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IPSEC穿越NAT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ernet网络层安全协议(IPSEC)和网络地址翻译器(NAT)不兼容,这严重限制了 IPSEC的应用范围.解决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既能使IPSEC数据流穿越NAT,又不必修改路 由器和NAT,部署方便.目前存在的3种解决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先于IPSEC进行NAT转换 "方法难以实现,"特定域IP通信(RSIP)"方法部署困难,"用户数据包(UDP)封装安 全封装协议(ESP)数据包"方法只能部分地解决IPSEC与NAT不兼容问题.在分析现有方法的 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即UDP封装IPSEC数据包方法.该方法通过UDP封装IPSEC数 据包,保护原始IP地址和端口号,消除了NAT对IPSEC影响.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实现思路, 进行了可行性和优缺点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新方法具有明显优点,能够方便、有效地解决 IPSEC和NAT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钠原子和中性大气分子的质量连续性方程来模拟突发纳层(SSL),垂直风场采用接近实际大气重力波的正弦行波模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SSL的形成过程。SSL的形成时刻在5-15min之间并可持续到30min之后,形成高度大约在90-100km之间,峰宽为0.5-2km之间,这些都与实际观测SSL的特点相符,同时还进一步地研究了当重力波参数(主要指垂直波长和周期)、风速以及常态钠层半宽度发生变化时SSL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MPLS VPN和传统VPN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叙述了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企业利用MPLS VPN技术,将各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建立企业信息化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为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PKI在远程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安全在远程故障诊断信息化系统中的项目背景,对系统涉及的敏感数据业务环节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进行了分析。系统运用VPN的专用性,建立起安全的网络通路,同时运用PKI/CA,增强了系统安全的可控性,保证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为企事业单位的远程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现有的Windows系统的功能,实现VPN的方法,对使用纯软件实现VPN、降低企业联网成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