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航空   5篇
航天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消息中间件能将消息可靠的传送到目的地,并能够对消息进行同步/异步传输;而对于消息的格式,由于不同的消息有着不同的格式,这就将导致消息交互和系统更新的困难,增加了数据在网络中传送的困难性,也使得中间件的普及遇到了不少的阻碍;虽然消息中间件的厂家在原有的产品上增加了消息格式的转换功能,如在:MQ(Message Queue)前端加上一个可以转换数据格式的前置机,但内部消息存储的机制并没有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在WebSphere MQ的基础上,在队列管理器中实现消息格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频散射特征,提出典型几何散射中心替代法,用于解决矩量法(MOM)用于电大目标等离子体隐身时的优化设计问题。以某典型电大目标为例,通过仿真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电大目标覆盖利用该方法得到最优参数的等离子体后,不仅目标整体的单站RCS平均缩减与典型几何散射体的单站RCS缩减相当,且任意方向上RCS基本都有10dB左右的缩减,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用于电大目标隐身的等离子体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涂敷目标RCS数值分析与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矩量法在计算涂敷目标雷达散射截面方面的研究.详细推导了将RWG基作为基函数时,任意涂敷目标的电磁流方程表达式.鉴于矩量法计算量过大,耗时太长,使分析与优化遇到实质性的困难,结合RWG基函数特点,在对具体的矩阵方程求解时采用了并行处理.通过计算结果和精确结果对比,证明了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并行方法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4.
计算单根任意长度箔条的双站散射截面积对于确定混装箔条弹散射截面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单根任意长度箔条的散射模型,得出了表征箔条表面电流分布的积分方程;利用矩量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出表面电流分布的数值解;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基本振子辐射场公式得到了单根任意长度箔条远区辐射电场表达式,最后利用散射截面积计算公式给出了单根箔条双站散射截面积的数值计算式,并对单根箔条的单双站散射截面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测量船测控信息交换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对消息中间件技术进行探讨,然后基于测量船应用需求,从测控信息交换体系结构、测控软件系统软件部署、测控消息流管理3个方面展开基于消息中间件的测量船测控信息交换模式设计.最后对基于该模式的测控信息交换的可靠性、实时性以及易管理性等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矩方法(Method of Moments,MOM),又可以称作内部坐标矩方法,通过求解液滴尺寸分布函数对内部坐标的各阶矩的输运方程,反映粒子数量及尺寸分布的演化。在各种有关伴随凝结流动的数值方法中,矩方法兼顾了计算效率和液滴分布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凝结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矩方法,综述了矩方法的最新发展。然后应用经典凝结矩方法,研究了伴随同质凝结的Prandtl-Meyer膨胀流动问题,计算发现随着来流水蒸气饱和度的提高,凝结诱导的激波由定常状态向非定常状态转变,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进一步,将经典凝结矩方法推广到异质凝结领域。通过引入"瞬间活化"假设,简化了异质成核模型,将此方法应用到伴随异质凝结的激波管问题中,进行了参数研究,加深了对异质凝结和流动相互作用的认识;最后针对经典矩方法无法处理相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将经典矩方法中的矩方程改写为基于液相平均速度的形式,发展了一套考虑相间质量、动量、能量交换的矩方法,应用此方法研究了伴随同质凝结的旋涡运动问题,分析了旋涡中凝结的产生过程,以及凝结与流动相互作用对液相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了凝结生成的液滴在离心力作用下离开旋涡中心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螺旋基函数和检验函数的矩量法分析了单臂半球面螺旋天线和双臂半球面螺旋天线的驻波、增益及方向图等特性.结果表明,单臂半球面螺旋天线阻抗带宽窄,频带内增益起伏较大,天线的方向图带宽较窄;双臂半球面螺旋天线具有较宽的阻抗带宽和方向图带宽,工作频带内增益变化不大,该天线在军事卫星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隐身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子涵  邓帆  刘辉  陈林  付秋军  尘军 《宇航学报》2016,37(9):1031-1040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中气动设计与隐身设计矛盾的问题,采用高精度气动和隐身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直接全局优化算法、二次曲线参数化方法和Kriging代理模型的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并对典型高超声速布局升力体外形开展气动/隐身一体化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升力体布局典型状态下升阻比由3.13提高到3.69,考虑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状态,俯仰±30°的雷达散热截面(RCS)均值下降60%以上,表明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寻优能力,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优化算法的可行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身和翼/舵等部件具有显著的绕射特性,物理光学法等高频算法不能准确捕捉前后缘绕射,应当采用矩量法计算其RCS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RCS特性差异巨大,在设计中应当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入射反弹射线法(SBR)在室内场强预测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文中采用镜像法计算室内场强分布,镜像法是对SBR法的简化。用这种方法计算室内天线在空间中任意一点的电场时,找出天线上每一个电流元在各个墙体的镜像源,用镜像源代替墙体的影响,将天线和所有的镜像源产生的电场叠加在一起即可得到该点的场强。经分析,在简单的环境中,与SBR相比,镜像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同时经过计算实例验证了镜像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