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9篇
航空   219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速LVDS器件得到广泛应用,在高速信号使用LVDS传输时,信号传输线路问题、信号传输波形的最佳化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由于印制电路板的布局布线直接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利用仿真对印制板分析成为设计上不可缺少的手段。有鉴于此,文章深入探讨了高速电路的设计,总结出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2.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patterns of the large-scale solar magnetic field during solar activity cycles 20 and 21 is investigated. Compact magnetic elements with the polarity of the general solar magnetic field have larger speed of rotation than the elements with the opposite polarity. The surface of the Sun was divided by 10°-zones. In all of them the average rotation rate of the magnetic elements with negative polarity is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gnetic elements with positive polarity, except for 50°-zone of the south hemisphere and at the 10° latitude of the north hemisphere.

The rates of differential rotation for large-scale magnetic elements wi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polarities have similar behavior for both cycles of the solar activity.

The rotation rate varies at polarity reversal of the circumpolar magnetic fields. For the cycle No 20 in 1969–1970 the threefold reversal took plac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variations of rotation rate can be noticed for magnetic elements both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arity for each 10°-zone in the same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LVDS器件得到广泛应用,在高速信号使用LVDS传输时,信号传输线路问题、信号传输波形的最佳化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由于印制电路板的布局布线直接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因此利用仿真对印制板分析成为设计上不可缺少的手段。有鉴于此,文章深入探讨了高速电路的设计,总结出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4.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of three experiments are reported whichaddress the issue of the relative extent to which functionalrelations versus geometric relations affect spatial language. Theexperiments examine the role of a discourse context on the useand rating of the preposition in to describe a visual scenewhere the constraint of spatial containment between figure(object located) and ground (reference object) does not hold. Allthre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in is used more andrated to be significantly more appropriate in a functionalcontext than in a no context condi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studies for spatial language a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 arediscussed.  相似文献   
5.
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设计优化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结构设计优化在国际上属前沿课题,防护结构设计优化理论方法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防护优化理论模型及其优化算法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综合各类典型防护结构构型的统一的防护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解决防护优化问题的几种算法:混合遗传算法,改进的差异演化算法和混合差异演化算法。最后采用航天器防护优化算例对防护优化理论方法进行了测试考核,优化结果表明了本文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消喘调节系统工作时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伟  李军 《推进技术》2006,27(2):162-165
应用混合室、加力燃烧室、主燃烧室和外涵道容积效应和变几何通道、主燃烧室供油量等控制因素的发动机动态过程的仿真模型,对某型变几何混排涡扇发动机消喘调节系统工作时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并研究了消喘调节系统调节精度对发动机过渡工作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实际试车数据比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主燃烧室切油相对各变几何通道调节更能有效地消除喘振;各变几何通道有个调节最佳值,且对高低压转子的影响程度不同.仿真模型与方法可为消喘调节系统的设计和功效评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不采用平面假设来研究梁的弯曲自由振动,也不采用剪切型振动假设研究短粗梁的自由振动,而用弹性力学的位移法导出了梁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并推导了简支梁的自振频率的统一公式,其特殊情况即为有附加假设的自振频率公式。  相似文献   
8.
Banach空间中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无穷维Banach空产是中讨论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先给出了几个普通微分包含的比较定理,讨论了近似解与解的关系,然后得到了Banach空间中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9.
二元曲面可调进气道流量系数精确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二元曲面可调进气道模态转换马赫数范围(来流马赫数为2.2~3.2)的流量要求,针对唇口平移、转动和转动+平移三种调节方案,基于理论分析和基准进气道的流场,提出了一种流量系数精确预测方法,并通过数值计算进行验证且获得了进气道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调节后的进气道流量系数与预测值完全相等,而且无需多次试算,符合设计预期,可拓展应用于轴对称进气道。相对基准进气道,唇口前移时流量系数和压缩效率同时增加,来流马赫数为2.5时出口总压恢复系数相等而增压比增加了14.6%;在降低相同流量系数条件下,后移唇口使得增压比和压缩效率均降低,来流马赫数为2.5时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基本相等而增压比减小了12.9%,转动唇口使增压比进一步减小了9.1%,唇口后移方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反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堃元 《航空学报》2015,36(1):274-288
总结了近十年来弯曲激波压缩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新概念,即利用特殊设计的楔形弯曲压缩面或空间弯曲压缩面,产生一系列与前缘弱激波相互交汇或叠加的压缩波系,从而使前缘激波弯曲,形成特殊的弯曲激波,它与波后的等熵压缩波来共同完成对气流的压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由给定出口气动参数的超声速内流道反设计,实现了由给定压缩面压力分布和给定压缩面马赫数分布要求的型面反设计,实现了由给定激波波面的压缩型面反设计。研究证明,弯曲压缩面-弯曲激波压缩系统具有良好的综合气动性能,为高性能高超声速进气系统的气动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