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0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航空   2294篇
航天技术   227篇
综合类   287篇
航天   19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的组合自由尾流 / CFD方法用于悬停旋翼流动的 CFD解中以考虑实际尾流的作用 .用文中描述的尾流分析方法研究了螺旋尖涡的运动 .首先从广义尾流模型开始 ,用半经验公式模化了涡核对旋翼尾流的作用 ;然后在环量收敛和尾迹收敛的条件下完成了自由尾迹计算 ;最后应用 Jameson有限体积龙格 -库塔推进格式求解了欧拉方程 .所得结果与相关文献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进气道喘振诱发因素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机进气道的典型故障-喘振的诱发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论证,并为从事航空工程的人员提供一种对动力装置整体性能进行可靠性评估方案,篇末对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进气道气动设计思想及其喘振机理进行分析,可以为飞机设计师在设计飞机过程中具体分析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微小空间的相变传热和流动的微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固体表面上薄液膜厚度的微尺度效应;圆形截面毛细管管径的微尺度效应;毛细管的截面形状微尺度效应;壁面纳米级粗糙度的微尺度效应;微型热管(MHP)的微尺度效应和连续性极限、堵塞极限;平板热管(FMHP)的壁面粗糙度微尺度效应和沸腾极限;脉动热管(PHP)管径的微尺度效应;薄液膜的稳定性等。研究分析了上述各方面微尺度效应的机理,归纳推知增加每个薄液膜区域的面积和增加薄液膜区域的数量这两种方法均可提高蒸发器的性能,后一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为高效蒸发器性能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对K4169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的液化裂纹形成原因及其对焊缝性能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K4169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的液化裂纹是由低熔点的Laves相熔化造成的;对粗晶的K4169合金来说,不能以有无液化裂纹来评价焊接接头性能好坏,而应确定一液化裂纹长度的临界值,低于此值时液化裂纹对焊缝的静载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时效处理使K4169合金的热裂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层流角区流动的动态流动模式进行了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了脉冲氢泡发生器和录像系统对流场进行了显示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氢泡丝的布置是清晰显示角区流动的精细结构的重要因素.实验雷诺数范围为Reδ*=2.74×102~3.19×102.该实验的角区流动由在平板表面的长方形突起物产生.实验结果显示了主马蹄涡和反向二次涡的流动结构和流动过程.实验还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流动现象,如马蹄涡的头部形成区域的流动过程及其在柱体上游形成"肩膀"的现象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相关理想序列和正交矩阵建立一类统一的具有零(低)相关区的扩频序列构造方法,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分析和证明。该类方法可通过序列和矩阵的任意选取,统一地构造二元、三元、多相、复数的ZCZ(LCZ)序列集,且构造简单、形式统一,通用性更好,适用于准同步CDMA(QS-CDMA)系统。  相似文献   
9.
空间目标可拦截区与可遭遇区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天基拦截器对空间在轨目标的可遭遇区、可拦截区和实际可遭遇区的定义,基于冲量变轨理论,并以真近点角表示这三个区域,给出了确定这三个区域的数值搜索算法。对于非机动轨道目标,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可根据拦截器/目标的相对位置,快速给出目标轨道上的可拦截区和实际可遭遇区。  相似文献   
10.
陈谟 《宇航学报》1997,18(1):40-46
本文从相似理论到风洞实验,用大量的论据和事实、说明了风洞实验数据的精度,并不取决于风洞尺寸的大小,而只取决于实验条件及模型尺寸满足N-S方程的解的近似程度。文中讨论了怎样大小尺寸的风洞,既满足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和型号试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性要求这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最后介绍了NASA给出的一组能较好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且具有某种唯一性条件的不同Mach数范围下的风洞最好尺寸,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