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航空   6篇
航天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标准化历史由来已久,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成果——标准,其概念最早是1934年盖拉德在其著作《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随后,国内外专家及权威机构都对标准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在民航维修领域中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经济性。介绍了计量单位制,计量检测设备的分类,校准证书的设计和原始数据的保管及质量体系内外审和各项评审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分贝及分贝误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 ,对航空发动机行业经常用到的质量、重量、重力、推重比、功重比等一些物理量的概念、定义和单位 ,进行了说明、分析和比较 ,澄清了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航空计测技术》2005,25(2):16-16
确定”世界计量日”是在纪念世界《米制公约》签署125周年时由计量学家提议的。1875年5月20日,17个工业国家的高级外交官相聚在巴黎法国外交部的一间会议室。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聚会,它签署了《米制公约》,同意使用十进制的米制计量单位,以简化国家间的贸易、结算及计量,勾划了未来世界计量的方向和框架。与此同时,成立了国际计量局(BIPM),负责保持米、千克单位以及现今国际单位制(SI)最重要的计量单位;还成立若干委员会和工作小组,有的存在至今,成为世界计量学界的最高技术权威。现今,已有48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公约,包括了所有主要工业国家。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签署了《米制公约》。计量单位制已由米制发展为现今的国际单位制并被各国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贸易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准化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也从传统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发展到了管理领域。采用国际标准和积极参加制定国际标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遥测遥控》2015,(1):35
<正>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公式中的符号、数字、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及上下角标等应按国家标准书写。矩阵、矢量用黑斜体标识。计量单位、常数用正体标识,变量、物理量用斜体标识。文稿中出现的所有参数均须给出文字说明,且参数不宜重复定义。  相似文献   
8.
论会计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计量的核心是计量属性的计量单位。选择不同方式的会计计量属性和不同的计量单位,其结果将导致不同会计实务领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