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航空   729篇
航天技术   73篇
综合类   107篇
航天   1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实现三维内转进气道的内收缩流场与圆锥前体的外压缩流场的良好匹配,提出了一种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Double-modules Chin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DCII/CF)一体化设计方法,获得一种新颖的双发并置、侧向安装的DCII/CF一体化布局。针对该布局形式,开展了DCII/CF一体化构型与传统的单模块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Single-module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SII/CF)一体化构型的数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CII/CF一体化布局不仅为内转进气道提供了优秀的前体附面层排移效果,还有效避免了传统SII/CF布局中前体附面层与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在Ma∞=6.0设计状态,DCII/CF一体化布局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相较传统的SII/CF布局有了显著提高,从0.403提高至0.482;但由于前体附面层的排移,该布局的捕获流量略有降低, SII/CF的流量系数为0.956,该布局则为0.917。而在非设计状态,该布局形式同样具备较好的总压恢复性能,在Ma∞=5.0与Ma∞=4.0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别达到了0.586和0.682,明显高于SII/CF的总压恢复系数0.507和0.619。  相似文献   
2.
3.
张敏 《飞机工程》2005,(2):46-48
分析了飞机各管路系统中导管标带识别、涂色识别和印章识别传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采用激光刻制导管图号标记的新方法,阐明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与传统方法作了比较分析。激光刻制方法使设计人员不用再在图样上注明导管的标志和辅助标志,减轻了设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导管制造周期;同时减轻了飞机的重量,改善飞机性能;标记清晰、美观易认,有利于飞机的检查和维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军、民航飞行量的迅猛增长,加之许多机场改扩建后机场平面布局日趋复杂,近年来军、民航跑道侵入事件不断增多。跑道安全是航空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跑道侵入(Runway Incursion)问题是对航空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全球航空业都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Pro/E软件的卫星三维建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基于Pro/E软件的卫星三维建模和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总装设计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影响减速板特性的主要因素,并应用综合流场的概念分析减速板与部件间的干扰,初步提出在气动布局时减速板安置的合适位置。  相似文献   
7.
8.
针对某种板级电路建立了多种典型的芯片平面布局热分析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各种布局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块PCB上,将生热率高的器件置于板面四角而其余的分布于其间,能达到降低板上局部热载荷峰值,有效地均匀热场并使最高温度显著降低的目的。而采用遗传算法对器件位置布局的优化设计也进一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钛合金与不锈钢高频感应钎焊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Ag-Cu-Ti钎料进行了钛合金与不锈钢异种金属组合薄壁小直径管路结构的真空高频感应钎焊工艺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钎焊工艺对钛合金与不锈钢管路真空高频感应钎焊接头质量与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观察分析了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接头区域成分。研究表明,通过应用本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能够获得内外部质量、密封性能和力学性能优良的接头;接头形式是影响钛合金与不锈钢高频感应钎焊接头质量与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不锈钢作为外套管形式的钎焊接头性能要远远优于钛合金作为外套管形式的接头性能,此外,装配间隙和搭接长度也会明显影响接头的承载能力。研究结果对于钛合金与不锈钢等异种金属管路焊接结构在卫星等重要航天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