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航空   9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钙系列混凝土减水剂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为提高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而研制成功的,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引用后受益非浅,其特点是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施工中提高混凝土和易性,降低坍落度,保持有坡度的道面在塑性状态下的平整度。  相似文献   
2.
台湾陆军拥有各型装甲车辆1500多辆,包括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弹药输送车、装甲指挥与侦察车、装甲抢救车、装甲架桥车和战斗工程车等,海军陆战队拥有两栖输送车、装甲登陆车和两栖突击车等。这些车辆大部分是外购的,小部分由中山科学研究院、兵工厂或借助民间科研单位自行研制。  相似文献   
3.
《航空计测技术》2011,(1):35-35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设计和研制的直流大电流比例自校准装置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装置的成功研制和相关理论设计以及校准技术的研究,将提高我国直流大电流测量仪器的测量和校准能力;对于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4.
《航空计测技术》2009,29(5):63-63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防科技工业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筹办的2009年全国压力计量测试技术交流年会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紧张筹备,于2009年9月20日至2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广源丁山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压力计量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扬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承办,并得到扬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航空计测技术》2005,25(3):63-64
2005年6月16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32nm(纳米)碘稳定固体激光频率标准,通过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使我国长度基准由气体发展到固体,提高了长度计量的精确度,为我国更为准确地实现长度单位“米”定义的复现提供了新途径,标志着我国长度计量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5):9-9
2006年9月12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的研究”顺利通过鉴定委员会专家的鉴定。该研究成果成功将我国633nm氦氖国家激光波长基准的频率直接溯源到国家铯原子时间频率基准,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激光波长基准必须通过国际比对才能实现量值溯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宇航计测技术》2008,28(3):F0002-F0002
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2008年工作会于2008年4月14日在云南召开。来自航天、兵器、核工业、总装备部、海军计量中心、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25名委员及代表出席了工作会。  相似文献   
8.
科技信息     
《航天器工程》2008,17(2):110-117
我国开发出首套水下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 由中同测绘科学研究院与中囝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5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十五”同家863计划项目“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研制成功,该项目把GPS和声纳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我国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系统,这一成果可望实现全球陆地、天空和海洋的一体化无缝导航。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12日,第十三届全国压力计量与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即将迎来60年校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黄广龙处长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全国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仪器仪表制造企业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压力计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压力室主任李燕华主持,压力计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张力致开幕词,北航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唐文忠院长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民航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缔约国的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排名中,均保持在第二位,并继续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9.8个百分点的态势发展。2006年波音公司中国地区《当前市场展望报告(CMO)》预计,未来20年,中国市场将需要近2900架新飞机。同时,2007年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中国人才报告》预测,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这对我国航空公司来说,在蓬勃发展的行业机遇中,如何解决核心人才资源的瓶颈制约,无疑成为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