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173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丹彤 《机场建设》2004,(1):40-40,46
我国已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国民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企业要尽快融入世界经济,最主要的还是在企业文化方面,克服传统思想观念的障碍,及早动手,加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除了管理水平、体制环境、市场条件等因素外,当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应  相似文献   
2.
3.
引言: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古崇尚"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对内增强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公司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并依托两大平台——打造企业内刊《白云机场股份》和导入企业识别系统(CIS),让白云机场和谐的企业形象展现了新姿。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航的持续快速发展,无论行业主管部门,还是航空公司、机场等,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整个行业发展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对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成倍增长。然而,在民航企业大量培养和招聘信息技术人员的同时,又出现了企业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要看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引发的必然现象;另一个方面,民航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凭自己的实力、凭自己的创造对人才的吸引力来留住人才,这才是最重要的。据此,本文在对民航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世界、地区局势的变化和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各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订货数量都有一定增长。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中,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军品生产的任务,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生产任务的增加,各研究院(所)都能够认识到在批生产方面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加大由科研为重点向科研、生产并举转变的力度。但是,随着生产任务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民航是国家经济的重要部门,民航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实现民航强国目标,都有赖于行业各企业单位(包括空管部门内的各个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紧密结合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社会各界,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航系统也在积极构建和谐民航,构建和谐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结合行业特点和空管工作性质,根据西南空管局远景目标要求,重庆空管分局党委对建设和谐空管站组织了多次学习和充分的讨论,统一思想,明确了要努力创建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检验我们的党能不能承担起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9.
政府转换经济职能的含义,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管理与服务、直接管理方式与间接管理方式,以及政府机构调整四个方面的关系,中心是解决政府为企业服务的问题,因此,转换政府经济职能应当紧紧抓住服务,认真做好(1)更新观念、确立起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制订经济计划、行业规划以及完善各项法规条例;(3)以“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调整政府机构;(4)政府经济职能法制化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丰富的价值观认识上,面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走出唯效用、唯功利的价值取向圈,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价值目标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