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626篇
航天技术   50篇
综合类   74篇
航天   1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碳含量对GC—4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碳含量在0.39%~0.42%间变化对 GC-4型钢显微组织(190℃等温、260℃回火)的影响。讨论了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含量低于0.40%的钢比碳含量大于0.40%的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随着碳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抗拉强度增加幅度不大,而屈服强度反而有下降趋势。为了获得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应将碳含量控制在0.40%以内。  相似文献   
2.
3.
新型超低密度隔热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碳/碳材料,即超低密度隔热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影响因素及其用途。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利用颗粒度测试仪器对航空液压油、附件、过滤器实施检测与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两次表面镜基板的结构与铺层、选材与成型工艺,性能测试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多向编织碳/碳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善义  韩杰才 《宇航学报》1995,16(4):94-100
本文综述了作者近十年来在多向编织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力学模型与强度准则、热应力分析、断裂行为、性能预报与优化设计、超高温试验技术及组织性能与高温退化等内容,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引入了一套磨粒形态学描述子来提取磨损颗粒的显微形态特征的基础上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编制了用于磨损颗粒自动识别的 BP网络计算机模拟程序。在网络训练的过程中应用了本文引入的因子模糊化训练方法 ,使训练速度大大加快 ,以异或问题为例 ,速度可提高 5~ 1 0倍。应用此网络对磨粒测试库进行识别实验 ,识别正确率在 90 %以上 ,并且识别速度很快 ,大大优于传统的磨粒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1979年法国欧洲动力装置公司(SEP)开始研制可延伸出口锥(EEC)。共进行了六发点火试验,均取得成功。下一发点火试验计划在1987年6月进行,届时,将对四种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其中包括折叠花瓣式及套筒锥式两种方案。EEC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一个复杂部件。为了提高它的可靠性及降低研制成本,设计必须尽可能简单。碳/碳部件采用三向增强细编织结构,可以做到设计简单,适用于目前既复杂又能装配的结构。如花瓣式和套筒锥式就可以采用这种称为SEPCARB NOVOLTEX材料。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碳/环氧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特性,并讨论了影响模压成型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2D碳/碳复合材料CVI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3D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及CVI工艺的特点建立了孔隙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其CVI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