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航空   1634篇
航天技术   292篇
综合类   211篇
航天   44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用8098单片机处理不对向测量五孔压力探针信号的测试仪器,它可以直接用数码管显示所测空间流场的总压、静压、α角、β角、速度和各测孔压力值,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带温度补偿的压力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该仪器输出有串口和并口,容易实现快速记录和与上位计算机通讯。本仪器可通过圆柱三孔压力探针及速度管对空间气流的α角、总压、静压和速度进行测量,所以该仪器是一台多功能的测试仪。  相似文献   
2.
微放电建立时间是决定载波合成信号在何种电压或功率电平能够产生微放电现象的前提条件。文章以一阶微放电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对微放电建立时间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给出了计算微放电建立所需经历间隙渡越次数的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理论上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对微小空间的相变传热和流动的微尺度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固体表面上薄液膜厚度的微尺度效应;圆形截面毛细管管径的微尺度效应;毛细管的截面形状微尺度效应;壁面纳米级粗糙度的微尺度效应;微型热管(MHP)的微尺度效应和连续性极限、堵塞极限;平板热管(FMHP)的壁面粗糙度微尺度效应和沸腾极限;脉动热管(PHP)管径的微尺度效应;薄液膜的稳定性等。研究分析了上述各方面微尺度效应的机理,归纳推知增加每个薄液膜区域的面积和增加薄液膜区域的数量这两种方法均可提高蒸发器的性能,后一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为高效蒸发器性能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用偏重系数法求最佳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台仪器设备对同一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如何充分利用两台设备所测的数据,求得最佳测量结果及最小误差,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利用偏重系数法求最佳值,其实质上就是对测量数据通过加权来让精确度较高的设备所测的数据,在评价测量结果时起主要作用.如何加权?加重的比重如何?文中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产品标准化系数的概念和标准化件数系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和思考了产品标准化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其与产品的可靠性、质量和生产成本等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产品标准化系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一些典型的大尺寸超声振动体如圆柱体、空心圆柱体、长条形六面体和大矩形六面体。本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耦合系数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在耦合振动频率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耦合系数与耦合振动的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元件吸能能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SC/DYTRAN有限元软件,对碳纤维一环氧树脂“┼”字型、“┬”字型、“┐”字型3种典型复合材料元件的破坏过程、峰值栽荷、平均栽荷和能量吸收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鉴于MSC/DYTRAN有限元软件不能直接用于复合材料的吸能分析,分析时采用了等效的方法。将复合材料结构元件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准静态轴向压溃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较为一致,从而说明运用该有限元软件并采用等效的方法模拟复合材料结构吸能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方君 《上海航天》2005,22(2):11-14
以航路捷径、目标类型、机动特性、到达发射区近界的剩余时间,以及电子干扰为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多通道防空武器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决策法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以分段函数的形式给出权重系数。针对一给定的中程防空武器系统,用模糊统计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函数,并给出了模型的计算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来袭目标的危险性,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