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航空   15篇
航天技术   2篇
航天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测量方法在逆向工程数据采集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当前逆向工程数据采集技术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详细介绍了逆向工程数据采集技术中所应用的测量方法的原理、特点,并着重分析比较了各种测量方法的精度、速度及适用范围。最后总结了测量数据的几种形式,给出了几个测量实例。  相似文献   
2.
在ACAD环境中,任意绘制一些连接的线段和圆弧作为飞机基准点飞行的轨迹,通过捕捉线段和圆弧便能自动绘制出飞机主起落架、翼尖的行径轨迹,并计算出飞机最大前轮转动角及转向角。  相似文献   
3.
大型民用飞机的设计研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工业制造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展飞机布置方案设计和验证尤为重要。通过飞机布置过程的关键场景识别分割,捕获各场景仿真需求;基于数字样机模型,运用软硬件结合的设计验证协同仿真平台,提出关键运动件布置、安全性辅助分析、人为因素评估、拆装通道规划和外部布置等关键过程的仿真验证方法。通过仿真案例应用,验证了“边设计、边验证”方法能为民用飞机方案设计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系统建模与动静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的三余度伺服控制系统的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被控对象的线性化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动压反馈环节的参数进行了仿真寻优,并对无故障和两种单点故障情况下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带惯性负载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建模分析的正确性,并表明数字动压反馈也能起到对负载谐振的阻尼作用,与机械式、模拟式实现形式相比,它更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新一代飞机已全面采用数字化设计,制造工艺部门应以此为契机,改进数字化工艺设计手段,充分利用产品三维设计数据,全面推广基于数字模型的工艺设计方法和应用范围。提出了基于数字模型的飞机装配工艺协调设计,阐述了装配协调数据的定义方法,介绍了开展生产线三维工艺规划的方法和流程。提出了基于数字模型的全机和供应商制造构型设计模式。提出了基于数字模型的供应商交付规范的编制方法,阐述了三维装配工艺指令设计平台的功能、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流程和虚拟仿真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飞机大部件智能装配能力建设涉及领域多、范围广,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特点显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飞机智能装配能力建设已实现相当程度的单点技术突破与应用,但并未达到全局最优,亟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智能装配体系能力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与全局优化。提出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科学开展飞机大部件智能装配体系能力建设的方法研究,逐级明确、细化智能装配能力建设需求与技术方案,构建相对应的数字模型并采用仿真技术进行不断验证、迭代优化,最终实现智能装配能力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对数字滤波器进行软件仿真的全过程。说明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框图和程序。同时也指出了计算机软件仿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维编织工艺数字模型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编织技术是制作高性能复合材料预制件是一种高新纺织技术。它能够整体地编织出形状复杂,尺寸大的结构件,三维编织工艺复杂繁殖,编织一中大制件参与编织的纱线就可高达上千根乃至上万根,并且每档纱线在编织过程中都参与运动,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编织纤维进行系统管理,本文阐述了用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编织的过程,对每一根纤维实行标践跟踪的原理,这样的编织时一旦出现错误,可以依据计算机打印出来的编织数字排列图。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飞机几何外形三维数字模型构建的新方法。该方法从飞机外形的工业设计效果图和飞机外形图片入手,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三维外形恢复,利用CAD三维平台进行数字化主模构建,同时对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叉流式热交换器在热流体和冷流体都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的动态二维数学模型。使用一阶精度显式格式建立了热交换器的有限差分模型。该模型能够满足任意变化的温度及流量入口条件。经过实例计算表明,所得的理论热交换器出口平均温度变化曲线与相应的空中试飞测试曲线有较好的跟随性、吻合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