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14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帆 《飞碟探索》2014,(6):60-62
哥贝克力石阵由20多个环形建筑组成,每个环形建筑都被环状巨型T字状石柱包围着,其中一些石柱上雕刻着凶猛的动物图案。在每个环状结构的中心。两个以上的巨石柱彼此平行排列。这些石柱重达14吨至16吨,上面雕刻有公牛、蛇、狐狸、狮子和其他动物。表现形式精致复杂。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桨间气动干扰规律,降低桨间气动干扰强度,提升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气动性能,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cks方程耦合湍流模型的计算方法,并使用了滑移网格技术,研究了4种不同桨间距的6×6构型对转螺旋桨的桨间气动干扰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桨间距选择了4种不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轴向桨间距中,当桨间距为0.25倍螺旋桨直径时,共轴对转螺旋桨的平均推进效率最高,并且气动干扰导致的效率脉动幅度较小;随着桨间距的增大,前、后排桨受到的气动干扰强度都会减小,相比于后桨,前桨因气动干扰造成的脉动对桨间距更加敏感。可见共轴对转螺旋桨的桨间距会对螺旋桨的气动干扰,及气动性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在设计共轴对转螺旋桨时选择合适的桨间距,有利于提高螺旋桨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4.
5.
刷式封严初期使用特性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广州  吉洪湖  纪国剑 《推进技术》2010,31(4):478-482,489
为了获得刷式封严在使用初期的泄漏特性,分别对两组实验件进行了27小时和50小时的泄漏特性实验,并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实验表明:在使用初期,刷式封严的泄漏量与上下游的压差成正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泄漏水平逐渐降低直至最后趋于稳定。数值分析表明:在使用初期,刷丝排列由最初的疏松状态逐渐趋于紧密,并最终稳定在接近于紧密差排的状态,刷丝排列状态的变化改变了刷束的孔隙率,从而改变了刷束对流体泄漏的阻力,导致了刷式封严泄漏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轴向间距下涡轮级内非定常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不同轴向间距下涡轮级内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非定常条件下轴向间距变化对非定常性及流场分布的影响,探讨了转子和静子叶片之间的非定常相干的机理.结果表明,轴向间距L对转子内流动的非定常性有着强烈的影响.随着轴向间距的减小,静叶尾迹的强度及影响范围增加,静叶尾迹对动叶的周期性非定常影响还是主要出现在前缘附近.由于静叶尾迹的恢复效应与来流尾迹强度成正比,50%轴向间距下动叶出口流场的湍动能在动叶通道中央区域最小.   相似文献   
7.
风扇转子叶征的非接触振动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旋转叶片的振动测量技术主要向非接触测量方向发展,硬件技术基本成熟,国内外主要是研究各种算法。本文对研制的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非接触振动测量系统的小间距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采用该测量系统对某风扇试验件转子叶片的振动频率和幅值进行了测量,对6700r/min附近叶片的共振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应变计测量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LS-Dyna软件分析了双层平板模拟机匣的抗冲击性能,讨论了层间距和厚度分配对双层平板模拟机匣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叶片正撞击时,双层模拟机匣的损伤为局部剪切和整体塑性变形的混合型。层间距只影响外层板吸收的能量,随着层间距的变化,双层平板吸收能量没有一定规律。厚度分配比小于1时,双层板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厚度分配比的减小而增强;厚度分配比大于1时,双层板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厚度分配比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数值研究了冲击-多斜孔壁复合冷却方式中,狭缝间距在1D* ~4D*(D*为当量直径)范围内变化时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发现,狭缝间距变化,使得冲击射流的发展以及狭缝内的气流抽吸、涡旋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换热效果随着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研究还发现,流体微团在狭缝中的流动以平动形式为主,在多斜孔和冲击孔孔内以及邻近区域表现为明显的转动特征.微团转动的增强提高了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贾惟  刘火星 《推进技术》2013,34(3):316-325
以小展弦比涡轮叶栅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篦齿数、篦齿排列型式、上下游压力以及径向间隙对叶冠泄漏流量的影响,并分析了泄漏流动与主流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叶片排上下游压比和径向间隙是影响叶冠泄漏流动的主要因素,篦齿数和篦齿排列型式对泄漏流量的大小和出口气流角均有重要影响.考虑了主流的影响之后,叶冠出口流动呈现出高度的三维性和周向不均匀性.在周向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径向速度以正负交替的形式出现,而且周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则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