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74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45℃高温条件下,应用液冷头盔给10名被试者的头颈部致冷,散热效能较高,可带走安静时30.9%~48.3%的代谢产热。降低身体的热蓄积,减少出汗,减慢心率、直肠温度和皮肤温度的上升速率。对头颈部致冷可降低身体的热紧张度50%~70%,明显改善对温热的舒适感觉。同时表明,致冷液温、流量及液流走向,对致冷效能均有显著影响。为液冷头盔及致冷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医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CERT的温度循环试验箱,详细阐述了试验箱的箱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某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文章中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了其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3.
红外遥感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解决其红外器件的制冷问题。文中通过对空间用制冷技术的分析,探讨了辐射制冷器、斯特林制冷机、脉冲管制冷器在空间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推进剂药条低温下燃速测试要求,建立了燃烧室的传热模型,通过对比燃烧室各种制冷方法及其特点,证明液态CO2压力调节制冷是最佳制冷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代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空间红外观测的意义 □□温度低于4000K的天体的辐射主要在红外区,因此是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主要对象。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揭示冷状态的物质 宇宙中从微米大小的尘埃到巨大的行星,它们的温度范围是3~1500K。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体辐射的大多数能量位于红外区。  相似文献   
6.
7.
涡流管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冷孔板孔径等主要结构参数对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以空气为介质分别对不同结构参数涡流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以及冷孔板孔径等参数对涡流管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热端管长度有利于涡流管的能量分离;在大冷流率下,大直径涡流管的制冷性能优于小直径涡流管;冷孔板孔径愈小,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效应都愈好,在冷孔板孔径与热端管内径之比为50%时,取得最佳的制冷制热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VTM-1100超高真空温度模拟设备的整体设计和测试结果来分析设备配置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设备的最终测试结果证明了整体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热驱制冷,提出一种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热电一体化方案.在分别建立金属储氢装置、PEMFC、热驱制冷系统和辐射散热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冷热电一体化的热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典型案例的计算,并重点分析了核心构件热驱制冷装置的参数对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冷热电分产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比较,该系统仅消耗84.6g氢气,且不需要向空间排放工质,能源利用率高达85.29%,在工质消耗与能源利用率上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面向航天器对高性能缓冲材料的设计需求,采用重复压缩循环加载、长时恒压强加载、长时恒位移加载等多种加载方式,对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压缩缓冲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压溃预处理、多次抽真空预处理、长时压缩处理等多种处理方式对三聚氰胺泡沫压缩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60%重复正压缩次数增加,泡沫压强-位移曲线逐步滞后;重复正压50次后,泡沫发生9.8%永久塑性变形;负压压溃预处理对泡沫力学性能影响较大,6和8 mm泡沫最大压强分别衰减至64%和66%;长期恒位移压缩两个月后,泡沫压强衰减14.88%。三聚氰胺泡沫压缩试验结果可为后续航天器缓冲材料、缓冲结构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