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航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航空港》2013,(9):69
<正>古老的月相,是星象观测者最浪漫、最具象征意义的时间表达。每年中秋赏月之际,品味新月、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间月、下弦月及残月,月相的盈亏变化则带给人神秘而迷人的力量。而在工艺精巧的月相表盘周而复始,尽品腕间穹宇之美,这更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乐事。腕间的星月掠影,更可以陪伴您度过每一刻幸福浪漫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航》2008,(5):94-98
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将于近期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隆重登场。此次春季拍卖会将推出精美拍品约5800件,包括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油画及雕塑、中国影像艺术、瓷器工艺品、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等门类。部分精品将首先在香港、上海两地举行巡展,在上海和山西还特别设有专场讲座。  相似文献   
3.
陈其飞 《西南航空》2009,132(2):56-59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糖画 糖画,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制作过程富有趣味,成品好看又好吃。作为成都传统的食糖工艺品,糖画的历史十分悠久,曾广泛流行于成都市及川西大地的城市乡村。旧时艺人在制作糖画时,大多用小铜勺舀出糖汁,在大理石板上倒成一个个约五分硬币大小的小圆饼,再粘上一根  相似文献   
4.
清代,龙与皇权已密不可分,整个大清帝国成了龙的帝国。龙变成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在服饰、建筑、瓷器等生活用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龙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心里龙是一种吉祥的神物,是带来好运和辟邪的象征。因此在服装配饰、剪纸、皮影、年画、工艺品、节日、食品、地名、街道名称中游龙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麦子 《今日民航》2012,(12):93-96,92
以象牙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余件牙雕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外,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这件藏于台北故宫的象牙镂雕提食盒,算得上清中期牙雕中的精品,它作为观赏陈设用的艺术品,可能性远远大于真正使用的器物。  相似文献   
6.
蜀绣史话     
江静 《西南航空》2005,(12):76-78
我们可以从汉代学家扬雄《蜀都赋》名句“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中看到这样的成都——“挥肱织锦”、“展帛刺绣”,足见蜀地丝织业的繁华。即便如此,作为工艺品的蜀绣仍然非常稀罕,多为贡品。《华阳国志》中称蜀绣与蜀锦为“蜀中宝物”。汉末三国时,这两件宝物均被定位为换马之物,以应作战之需并补财政之用,堪称软黄金。  相似文献   
7.
卞泓 《航空港》2011,(2):30-33
品香茗与赏艺术品,这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眼中两件最风雅的事,一杯清茶或啜或饮,一方古玩摩挲手间,无穷意趣在其中,实为人间一大美事。这样蕴含着文化味儿的慢生活状态,似乎许多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然而,随着上海天乙茶艺广场的开幕,这一  相似文献   
8.
夏芝  韩连赟 《西南航空》2013,(9):100-104
深红色的外表、华丽的纹路、精湛的工艺……雕漆这项中国独有的传统工艺无处不在地伴随着宫廷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大如屏风、几踏、桌椅,小到瓶、罐、盒、盘乃至日常摆设,应有尽有。清代诗人袁枚曾用"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