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第23至第24太阳活动周的峰年之间,太阳活动谷年具有持续时间长,极低F10.7太阳辐射通量(低至65)和超长期的零太阳黑子数记录等特点,因此是观测和研究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热层大气变化的极好机会.尤其是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宁静环境下热层大气密度对弱太阳活动和小地磁扰动的响应特性.本文利用高度650 km以上星载大气密度探测器2007—2009年的连续探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太阳辐射通量F10.7极低值期间,较高热层大气密度对F10.7的起伏具有更显著的响应变化.当F10.7由70降至65时,日均大气密度会有4~5倍的显著降变,远大于通常大气模式中的降变值.同样在F10.7极低值期间,较高热层大气密度对小地磁扰动也具有显著的响应增变,当日Kp指数之和由23增至30时,较高热层大气密度则会有80%~160%的强增变.  相似文献   
2.
一种电离层物理模型及其在F1谷区形成讨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铭  肖佐 《空间科学学报》1992,12(4):289-297
在电离层F区考虑了三种中性成分的4种离子(O~+、No~+、N_2~+和O_2~+),从严格的电子和离子密度连续方程出发,由中性风所满足的动力学方程和离子运动方程解出水平中性风,从而得到离子垂直漂移速度,由此建立了一种电离层的物理模式;并用此模式,针对我国中、低纬(116°E,30°N)地区,讨论了光化学作用对F_1层的影响和动力学效应在F层中的作用。着重讨论由水平中性风引起的离子垂直漂移运动对F_1谷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化平衡模式下,E区明显形成。在太阳活动低年夏季可产生明显的F_1“凸缘”。但仅靠光化平衡作用不能产生深的F_1谷区,也不能解释F_2层的形成;双极扩散是F_2层形成的主要机制;中性风的因素对E层影响不大,却可以在太阳活动低年夏季产生谷深在0.05—0.1的深F_1谷区。用此模式还计算了F_1谷区日变化,结果表明:中性风影响模式能较好地反映我国中低纬地区F_1谷区变化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牧牧 《今日民航》2011,(11):29-32,28
我们认识范伟,都是从最初的小品舞台上那一个个不同类型的小人物开始,他身上那股特有的追赶潮流的俗味自成一派,引入发笑又发人深省。但范伟并不满足于这些被丑化的配角角色,他剑走偏锋,在大银幕上主演了一系列收获好评和国际大奖的文艺电影,但是不管题材是黑色的还是社会的,属于范伟的角色永远是接地气的平常人。  相似文献   
4.
在随机振动试验中,为防止卫星过试验现象的出现,通常需要应用带谷试验方法对卫星进行合理的激励.带谷试验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带谷试验方法和被动带谷试验方法两类.文章首先对两种带谷试验方法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了阐述,随后应用两颗卫星分别进行主动带谷和被动带谷试验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带谷试验方法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80-500km范围内考虑了3种中性成份的4种离子,从严格的电子和离子密度连续方程出发,对中性风和扩散效应进行了全面、连续的考虑,由此建立了一种电离层的物理模式;在此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分别对太阳活动低年(F10.7=60)、高年(F10.7=300)的春(DOY=90)、夏(DOY=180)、秋(DOY=270)、冬(DOY=365)进行计算,并将所得结果与IRI-9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E层为典型的Chapman层: E-F谷区深度一般为0.2-0.5之间,比IRI要深;F1缘在太阳活动低年的四季都出现,其中夏天最明显,已形成了一个F1层,冬天最不明显,仅表现为一个轻微的凸缘,在太阳活动高年只有夏天出现了F1凸缘,这与现有理论相符合,而IRI-90较少出现明显的F1缘;F2层的电子密度是活动高年比低年大,平均冬天比夏天大,这与观测结果也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电离层峰下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考虑由扩散与中性风引起的动力学输运与有原子离子O^+(^4S),O^+(^2D)与O^+(^2P)以及分子离子O2^+,NO^+,N2^+参加光化学反应的电离层-热层体系中,提出一个一维时变的电离层剖面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着重讨论了武昌地区F2层峰以下,尤其是E/F与F1/F2谷区的电离层形态与有关过程,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原子离子,单一成分O^+(^4S)的光化学反应与输运,也有助于形成  相似文献   
7.
电子产品振动应力筛选试验方法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振动应力筛选试验方法在电子产品研制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从GJB 1032给出的筛选的目的和对象着手分析,讨论振动应力筛选的条件和方法;就工程中常见的几种"欠筛选"和"过筛选"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研究了几种正确的振动应力筛选方法。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筛选条件,并采用相应的带谷控制方法,能够避免欠筛选和过筛选,完成规定的筛选任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化平衡模式计算了低纬100—200km间白天电子数密度的变化。求得E-F1谷区的谷深,谷宽、谷高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a.太阳活动明显影响电子数密度随高度及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发现太阳活动指数与电子数密度间不仅存在正相关,而且存在负相关;b.太阳活动明显影响E-F1谷区的形态。在一定太阳活动条件下,对同一太阳赤纬和地理纬度,谷深、谷宽与太阳天顶角的关系难以用一简单函数来表示;c.太阳耀斑、地磁活动对该区电子密度有明显影响;d.在讨论100—200km间电子密度时不能忽略O+(2P)和NO的光电离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DSM的发电侧与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联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峰谷分时电价是现阶段一种有效的需求侧管理(DSM)手段,有利于“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的负荷率和运行的稳定性。考虑到现阶段暂时还不能实行竞价上网以及普遍存在发电侧与销售侧间利益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为同时鼓励发电侧和销售侧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提出了发电侧与销售侧电价联动的设想,并进行了分析。首先探讨销售侧峰谷分时电价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一套发电侧峰谷电价与销售侧峰谷电价联动的方案,包括参加调峰的发电机组范围的确定,发电侧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的确定以及发电机组间峰谷电量的分配。  相似文献   
10.
围绕秦始皇"坑儒"问题,集中对骊山坑儒谷的相关史实进行梳理。有别于过去学界多从政治方面对"坑儒"问题进行反思,主要从文化方面追根溯源,挖掘这一残暴行为背后的文化原因,发现坑儒与秦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坑儒"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也为后世帝王统驭国家开了恶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