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36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39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1年8月16日,SDIO(战略防御计划局)宣布选中麦道公司的垂直起飞和垂直着陆的单级入轨航天器方案。 早在1990年8月,SDIO与波音、通用动力、麦道和洛克韦尔公司分别签定了价值240~300万美元的合同。这4家公司将从三种方案(垂直起飞和垂直着陆、水平起飞和水平着陆、垂直起飞和水平着陆)中选择一种,如今麦道公司的方案中标。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颁布了新的“国家航天运输政策”,指出“利用美国航天运输能力来保证可靠的和在经济上可承受的通向空间的途径是美国航天计划的基本目标”。为此,提出发展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1995年美国对重复使用运载器(RLV)...  相似文献   
3.
对将来的空间运载系统来说,关键是要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器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对各种运载器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总体结构和推进系统先进的单级入轨运载器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本文将介绍所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接着针对各种循环类型的发动机进行运载器/推进系统组合分析,旨在确定将来的单级入轨运载器推进系统和与之相关的热力循环方式。现有的和已提出的具备完成单级入轨任务的发动机动力循环方案在此也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张涛 《火箭推进》2001,(1):61-64
讨论了单级入轨火箭推进飞行器,尤其是使用航天飞机外置贮箱和六个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一次性使用飞行器的可靠性和发射费用。减小发动机质量将是方案改进的主要方面。如果低成本、小质量的主发动机研制成功,那么一次性使用 SSTO(单级入轨)飞行器将拥有商用发射前景,而且有利于可重复使用 SSTO 飞行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国外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概况,论述国内运载器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的发展计划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7.
李云 《国际太空》1991,(4):6-7,5
当令人瞩目的国家空天飞机(NASP)正在加紧研制的时候,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局(SDIO)也在悄悄地研制自己的单级入轨航天器,这个项目称之为“单级入轨计划(SSTO)”。SSTO与NASP的最终目标相似,即都是能把入和货物送到近地轨道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但采用的技术却不同,NASP将以高超音速的吸气式发动机作为推进系统,能从飞机跑道上起飞进入太空轨道。而SSTO则是以现已具备或很快就能掌握的技术为基础,可能是采用火箭发动机为推进系统。而且,准备在1994  相似文献   
8.
祁锋 《推进技术》1996,17(4):61-68
火箭型单级入轨(SSTO)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多方面分析了火箭型单级入轨(SSTO)方案的可能性,简要回顾了SSTO的发展历史,特别对三角快帆(DC-Clipper)作了分析,认为采取多项先进技术后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明确了单级入轨的两个基本方向:提高比冲和降低结构重量。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发动机的影响,列出了主要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几个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简单地介绍了单级入轨火箭的可行性;详细地阐述了单级入轨有翼火箭气动设计的基本思想,即以箭身来满足上升段的要求,以机翼来满足再入段的要求。还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设计单级人轨有翼火箭的气动设计方法─—响应表面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根据本文叙述的基本气动设计思想和方法设计出的一种单级人轨火箭的典型外形。最后得到了结论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单级入轨火箭预研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G-M型单级脉管制冷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直流抑制角度出发,开展了高性能G—M型单级脉管制冷机的研究。在对各种直流抑制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利用双向进气阀流量系数的方向性,采用两个并联排列、指示箭头方向相反的阀门,称之为并联逆向双阀双向进气结构对直流进行抑制,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单阀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的直流问题。在2kW(RW2)和4kW(CP4000)压缩机驱动时分别获得了18.4K和14.7K的最低制冷温度,对应在30K的制冷量为11.5W和29.5W,这些都是目前单级脉管制冷机公开报道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