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系统介绍了石膏型熔模铸造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设备示意图、结构特点和各项设备在石膏型熔模铸造中的作用等内容。设备先进、实用、方便。解决了微波器件和结构件的铸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扩大了石膏型熔模铸造生产能力、满足了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加压预处理对软质聚酰亚胺泡沫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软质聚酰亚胺泡沫初始状态力学性能的不稳定性,采用Solimide~?AC-550聚酰亚胺泡沫分别进行不同加压方式及加压压力的预压处理,并对预压处理的试样进行拉伸和压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负压预处理对该泡沫所造成的力学性能损伤比正压更大;且在+4 kPa预处理时,可使得该泡沫获得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陶瓷试验件在800℃以上快速升温过程中,对粘贴温度传感器的胶粘剂剥离试件现象进行研究。首先从接触角入手,阐述试验用高温胶粘剂在陶瓷试件表面进行粘贴的前提条件是胶粘剂与被粘贴物表面的接触角θ范围为0°≤θ90°;对实际中陶瓷试件表面的粗糙化处理影响胶粘剂粘贴强度进行了理论和试验分析,说明对试件表面适当粗糙化处理提高了粘贴强度并减小了接触角;最后对高温胶粘剂在高温固化过程中的加压工艺改进进行说明,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艺改进改善了试验过程中的胶粘剂剥离问题。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进步促使现代战机的机动能力和飞行速度都有很大的提升。高性能战机的飞行转弯或从俯冲中改出时,由于飞行方向发生变化,常常受到持续正加速度的作用。正加速度的效应主要表现在血液从人体的上部被移向身体的下部,血液的移动在血压的表现是心脏以上血压降低,心脏以下血压增高。1938年,美国波彭等人最先研究了这种血压的变化,这就为抵消正加速度的作用提供了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洋一号"卫星的检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海洋一号"卫星检漏所采用的两种方法,特别指出采用加压真空检漏方法更能真实地测得卫星的实际漏率,并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在不同光路的仪器上,平晶表面形状的判断方法。具体分析了加压分析判断法的应用技巧,了解其原理,灵活运用;说明了阶跃温升法的通用性,介绍了该方法对于一级平晶表面形状判断的优势;介绍了试测分析判断法的参考价值,说明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加载方式的航空发动机机匣热内压试验方法,用于模拟机匣件在典型工况下的温度和内压联合加载考核。采用气液加压装置实现温度和压力加载介质的解耦,以高温耐压油作为温度加载介质,利用仿形电加热器实现热载荷施加,以高压稳定气源作为压力载荷源对气液压控制腔体加压,通过对加压模型的理论分析指导压力载荷的定量控制。验证表明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温度和压力载荷的精确控制,解决了液压系统难以实现高温控制和气压系统温度控制均匀性差的问题,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气压加载方式开展破坏试验时的爆破现象。基于气液加压方式的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机匣件的热内压考核,实现温度控制精度优于±3 K和压力加载过程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工程上更实用的加压固化压力的计算关系式,同时分析加压固化成型下药柱脱模的可行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复合材料壳体各向异性、壳体封头变形及药柱可靠脱模等多因素的加压固化压力的计算关系式;利用该计算关系式得到某高装填燃烧室在考虑药柱应力平均降低1/3的条件下的加压固化压力为2.12 MPa。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手段开展了该燃烧室带芯模的加压固化成型全过程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加压固化成型下药柱4个典型位置的应力相对常压固化成型平均降低31.5%,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最后,利用2.12 MPa的加压固化压力完成了该燃烧室的加压固化成型试验,CT探伤结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针对977-2/IMS预浸料在热压罐零吸胶工艺下采用H型方式成型的Ⅰ型零件,分别采用标准固化制度及阶梯加压制度进行了树脂压力在线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分析了树脂压力与罐压的等效性及硬模传压的均匀性,提出了实际零件硬模传压的测试制度参考.结果表明:单侧硬模传压区域的树脂压力在稳定后与罐压一致,验证了预浸料在热压罐零吸胶工艺下树脂压力与铺层压力的等效性;双侧硬模传压区域的树脂压力存在载荷平衡的过程,稳定后不同区域的树脂压力均匀并与罐压一致;与阶梯加压制度相比,标准固化制度下树脂压力在测试初期存在一定波动,稳定后两种工艺制度下的树脂压力一致,这为热分布差异相对较大零件的树脂压力测试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鼻面部外形尺寸对航空加压供氧面罩舒适性和气密性的影响,分析了产生鼻面部压痛和渗漏气的原因及其与鼻面部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鼻面部压痛与鼻中高大小关系密切(p<0.05),压痛者的鼻中高显著大于无压痛者(p<0.01)。因此,鼻中高在决定面罩舒适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面罩外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体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