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74篇
航空   1433篇
航天技术   191篇
综合类   220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为了解激波/边界层干扰作用下壁板气动弹性及其对流动分离的影响,采用自主开发的双向流固耦合求解器,对不同激波冲击位置下壁板的振动响应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壁板几何非线性运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基于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组,对流通量采用MUSCL和AUSMPW+格式离散,双向流固耦合采用交错迭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激波/边界层干扰作用下壁板振动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经若干振荡周期后达到稳定颤振状态,呈现二阶振动模态,壁板变形相对于激波冲击位置呈现非对称性,壁板前部分的振幅始终小于壁板后部分;激波冲击位置可显著改变壁板的颤振振幅、频率及分离区长度,当激波冲击位置靠近壁板两端时,壁板振动最终收敛达到静稳定状态;壁板振动响应与流场特征不随激波冲击位置的改变而单调变化,对于激波冲击位置x/a=0.35工况,壁板颤振可有效抑制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2.
李魁  杨智春  谷迎松  周生喜 《航空学报》2020,41(9):223710-223710
提出一种新型的磁耦合变势能阱双稳态压电颤振能量收集器,设计了外部磁场作用下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双稳态构型,并利用弹性支撑的外部磁铁的运动实现了变势能阱技术,解释了变势能阱双稳态对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性能增强机理。建立了磁力-压电-气动弹性耦合的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根据非线性磁偶极模型以及平衡点稳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出现双稳态构型的参数条件。对磁耦合双稳态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双稳态构型能够使无磁力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超临界颤振行为转变为亚临界颤振,发生极限环振动的风速能够降低50%以上,拓宽了能量收集器的有效工作风速范围,并分析了磁铁间距、磁偶极矩对能量收集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弹性支撑的外部磁铁的运动来自适应调节内外部磁铁之间的距离,达到变势能阱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双稳态的势能阱深度,使系统更容易发生双稳态势能阱间的跃迁运动,从而在双稳态的设计基础上,实现了能量收集工作风速范围和输出电功率的同步提升,为低风速下的能量收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 K8、 JL8机翼接头孔精加加后与检验量规位置协调的条件,介绍了为提高它们之间协调准确度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利用一种成像系统进行大气透射率主动测量的方法。与其它测量方法相比较,这种方法有免受背景噪声干扰的优点。它不大气条件,例如太阳辐射的影响。并且它改进了评估大气流对测量影响的能力。另外一些优点是它能对所有粒子的粒径分布效应进行积分,包括浓度很难测定的极大和极小的粒子。实际上,它是一种路径-积分测量方法。该方法将由分子吸收引起的衰减和由大小粒子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衰减及其对大气条件的依从关系分离了出  相似文献   
5.
6.
7.
赵克良  司江涛 《飞机工程》2002,(2):20-23,44
介绍了翼型失速形态的种类,对翼型失速形态的机理作了一定的分析,并通过分析NACA64A212,NACA63-012,NACA4412和一先进超临界翼型失速形态与雷诺数的关系,对其超临界翼型的失速形态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9.
10.
从分析未来航空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入手,归纳出下一代歼击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提出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作为年轻的设计师应当注意培养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