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64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未来工厂     
正在航空制造业的未来工厂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会同先进制造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同时运用大数据、云制造、状态感知、协同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包括硬科学与包括软科学。因此,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指标,它既反映了物质文明进步也反映了精神文明进步。栈文从综合要素方面探讨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并从发展质量、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经济效益诸方面给出了企业科技进步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人工脱粘层的研制过程,通过试验筛选了三种制作工艺,并采取技术措施完善了二次成型一次硫化工艺,生产状况和发动机试车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制作工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低特征信号绝热层用硅氧烷树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述了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低特征信号绝热层研制的发展现状。对多种硅氧烷树脂(RTV)进行了筛选和信号透过率,热失重,力学及粘接笥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EPDM绝热层材料相比,使用RTV绝热层材料,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羽流具有较高的信号透过率;RTV还具有较好的热性、力学及粘接性能,适于用作低特征信号绝热层的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企业经营空间更大,市场竞争时空变小,国际经营战略创新加速。在这之中,企业家能否具有现代国际经营的辩证理念、品牌战略与创新能力,将起到关键作用。研究中外知名企业家们创新思维与品牌战略创新,突出表现在企业市场定位与规模、企业营销战略、技术与售后服务管理、效益增长方式、企业组织管理、领导工作重点等六大创新方面。借鉴这些辩证思维及创新实践,对于我们的企业家们驰聘国际市场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7.
邹建新 《国际航空》2001,(11):53-55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枢辐射航线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市场职能配置问题。在中枢辐射航线建设中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基础性作用。中枢辐射航线结构的建设和发挥有效作用有赖于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航线资源市场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传质比拟传热的方法,研究离散孔气膜冷却在整个弯曲壁面上沿与主流垂直方向的冷却均匀性。比较了单、双排孔和前、后排孔流量不等时,在不同吹风比的条件下,在凸、凹表面上冷却均匀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高校与企业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是解决国家对创新需求的有力手段,进而可推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数字化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是以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为基础,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和作为依托单位,联合武汉华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三环集团、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和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组建而成。以多学科、多层次的教学研究为特色,主要从事塑性成形、增材制造、等静压成形以及快速三维测量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发。实验室拥有200余人的强大研发队伍,试验场地、试验设备条件充足,为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陈恳CHEN Ken清华大学首席研究员Lead Researcher of Tsinghua University机器人及自动化团队负责人Leader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Team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科首席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机械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高端装备研究院专业委员会主席和机器人工程所所长,航空先进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已完成机器人与自动化相关领域国家与国防重大型号科研项目70余项,获得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8部,获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以及多项国防科技、解放军、中航工业、北京市和清华大学成果一、二、三等奖项。中国航空/宇航/自动化/标准化/等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或理事、清华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机器人》杂志编委、教育部机械学科指导委员和国防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