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航天   6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时间2009年5月12日,NASA派出STS-125任务组,实施哈勃空间望远镜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型“手术”。“手术”后的“哈勃”,功能比刚刚升空时强大90倍,人们不再为其2014年退役前的健康状况担忧。“哈勃”的“继任者”预计2013年送入运行轨道,而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空间望远镜——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则计划于2011年左右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
英雄,往往携着孤独和传奇,身后氤氲着一抹悲壮然而骄傲的荣光。只要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形象稍加拟人,"英雄"二字就成为其必然的代言。传奇、孤独,以及荣光,"哈勃"本身所表达的,恐怕还要多得多。1946年,天文学家莱曼·斯必泽发表了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这被看作"哈勃"最初的身世。得益于二战发展火箭的技术,轨道天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1日零时55分,当东半球大多数地方还在熟睡时,两颗分属美、俄的卫星却在垂直轨道上猛烈相撞,瞬间将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千米处的沉寂打破。两颗在太空已经安全行驶十几年的卫星(其中相撞的一方——美国"铱33"卫星还处于兢兢业业的工作阶段),理应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守己履行使命。可谁知刹那间,它们却变身几百块毫无用处,只能在太空到处飘移的令宇宙研究者们痛恨的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4.
悲壮也值得     
罗尧清 《航天员》2009,(2):40-43
在中国,“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谓老幼皆知,月球上是不是真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嫦娥呢?就目前的探测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12日上午,《航天员》杂志第四次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航天员》杂志编委会主任陈善广、副主任孙锦云、荣誉主编杨利伟、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宏峰、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上级机关领导、各位编委、理事单位的代表等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杂志副主编白延强主持。  相似文献   
6.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夫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先后踏上月球,迈出了人类在空间探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此后,直至“阿波罗”登月工程结束,美国又相继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进行过多项有效的月球探测和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