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4篇
航天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第一个美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上天归来,我有幸与他一起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在1985年7月去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参观访问。访华归来,“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的成员:梁佩璐、陈介中、梁汉宗、林同坡、周传钧、李隆生、余家煜和我等8个人开了几次会,广泛地讨论了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的可能性。 在每次航天飞机升空时,因为载物质量和体积不规整,常有些空余舱位无法使用。于是,美国航宇局就制定了“搭载桶”(Get Away Special,GAS)计划,用极便宜的价格,把航天飞机上天时的空余舱位,开放给世界各  相似文献   
2.
要写本关于火星的书,对我而言,是一个不算小的愿望。1978年,我加入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时“,维京人”号在火星上已经工作了两年。我亲身体验过火星探测的狂热气氛,虽然“维京人”号在火星上没有发现生命,甚至连有机物质也没有找到。“维京人”号登陆后,西方的科普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李杰信 《航天员》2008,(1):36-37
对凡尔纳的作品,我并不陌生。记得在初中时就看过柯克·道格拉斯演的《白浪滔滔伏海妖》(香港译法),是《海底两万里格》(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的好莱坞电影版本。50年后的今天,电影中的大乌贼和"鹦鹉螺"号潜艇记忆犹新。凡尔纳一生写出50多本以科幻为主体的小说。在1870年写完《海底两万里格》。五年后,又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原始的呼唤     
对太空的向往是一种深植在人类基因中的原始呼唤,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是与太空息息相关.我们的祖先曾倾心地关注那灿烂的苍穹,写过无数诗篇;古代中国把王朝的兴衰和帝王的政绩与天象密切联系在一起;欧洲曾依仗优越的天文航海知识拓展海域,创造出西方的工业文明,伽利略的望远镜擦亮了人类蒙昧的双眼,使我们认清了自身的渺小.20世纪中叶以后,人类一飞冲天,登上了月球,各式望远镜也远离大气层的干扰,把人类的视野延伸到宇宙的边缘,人类的飞行器登陆邻近的星球,寻找地球生命的伴侣;而载着人类文明的太空船也已飞离太阳系,向无限的宇宙驶去.20世纪90年代我们又发现一系列太阳以外的行星,奠定了寻找蓝色星球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杰信 《飞碟探索》2007,(8):F0002-F0002,1,2
当哥伦布(1451-1506)站在15世纪的大西洋东岸时,他看到的是一片无边无际向西延伸的海洋。当时,西班牙宫廷学者已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地球物理知识,地球是圆形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由13世纪马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