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2篇
航天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熊健  张连瀛 《太空探索》2000,(11):12-15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正在紧锣密鼓,虽然我们中国是局外人,但作为一个重视航天技术,并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航天国家来说,不应该只当一个旁观者。 有关国际空间站的资料众说纷纭,就连本刊也很难判断真伪,希望两位嘉宾能给大家满意的回答。 ▲为何又不叫“阿尔法”了 为了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美国迫切需要一个“多功能永久性空间站”。1986年6月里根总统在西方7国首脑会议上建议西方国家参与美国空间站的研制工作,“以共同抵御苏联在空间领域的威胁”。经过反复磋商,美国、欧空局11国、加拿大、日本终于在1988年9月29日正式签署了一份关于联合研制、开发和利用空间站的政府间合作协  相似文献   
2.
3.
“和平”号去意已定 由于国库空虚、投资乏力,俄政府已连续两年未对“和平”号空间站拨过一文钱。再加上“和平”号空间站已超期服役多年(原计划3年,现已逾10年),事故频发,先是氧气罐失火,继而与“进步”号飞船相撞,后又发生空间站不能对太阳定向,使太阳能电池不能提供充分的电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