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控制面间隙非线性由控制面与主翼的铰链处各附件的松动等因素导致,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问题。这种非线性会导致机翼发生混沌运动等不稳定现象。在飞行器飞行速度大于机翼的颤振速度的情况下,会使机翼发生极限环振荡。R.Vasconcellos等人通过线性等效的方法仿真了开环系统的状态变化。S.Fichera等人对含控制面间隙非线性的T-tail型机翼的开环系统做了数值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控制面间隙会导致极限环振荡。李道春  相似文献   
2.
二维翼段颤振的μ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电机作为作动器来实现含控制面的翼段颤振鲁棒抑制。针对作者设计的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系统,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沉浮方向阻尼和作动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了μ控制器,并对控制器做了降阶处理。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表明,μ控制器可有效地抑制颤振的发生,将颤振临界速度提高23.4%。相对于H控制器,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二元翼段阵风载荷减缓主动控制系统,研究了数字滤波器群时延对阵风减缓效率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气动弹性模型,并将时滞系统转化为等价的无时滞系统。随后设计了阵风发生器、数字滤波器及时滞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LQ)控制器等组成控制系统。最后对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并开展风洞实验加以验证。研究发现,当滤波器群时延量较小时可以改善控制系统性能,提高阵风载荷减缓效率,但随着滤波器群时延量增大,阵风载荷减缓效率降低甚至出现控制器失效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维翼段阵风载荷减缓主动控制,设计了阵风发生器,以在垂直来流方向产生稳定的简谐流场。设计了次最优控制器,并考虑沉浮、俯仰方向的阻尼不确定因素以及超声电机建模时存在的误差,设计了H_∞控制器。数值仿真与风洞实验表明:两种控制器均能对二维翼段阵风载荷起到减缓的作用。通过对比两种控制器的阵风载荷减缓效率发现:虽然在数值仿真中次最优控制器比H_∞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减缓效果,但风洞实验中H_∞控制器的减缓效果更好,且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