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654篇
航空   2062篇
航天技术   869篇
综合类   666篇
航天   10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基础应用,其安全稳定地运行是交通系统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最大连通度、连通分支平均规模、全局网络效率等参数为脆弱性测度指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应用车辆仿真软件(VanetMobiSim)建立了VANET网络拓扑模型,详细研究了在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模式下脆弱性量化指标随节点移除比例的变化关系;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节点密度、信号辐射半径及不同攻击策略对VANET脆弱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VANET在蓄意攻击下比较脆弱,基于节点介数的蓄意攻击效能最强;节点密度、信号辐射半径越小,VANET连通性越差,网络越脆弱。所提方法和结果为VANET拓扑控制优化和网络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洪雨  张雷  陈善搏  谷松  李季 《宇航学报》2020,41(10):1288-1294
针对光学遥感卫星飞轮微振动引起的成像质量下降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隔振装置,并采用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隔振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首先,将测量的飞轮扰振数据引入光学卫星的有限元模型中,计算出飞轮扰振对光学相机的像素偏移影响;其次,设计了组合隔振方案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隔振效果进行验证;最后,搭建了光学成像微振动实验测试平台,对不同转速下飞轮微振动造成的像素偏移影响进行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隔振装置对300 Hz以上高频段飞轮扰振有较大衰减作用,最大像素偏移降到0.01个像素以下,隔振效率达到80%以上;通过对比可知,实验测试与仿真计算得到的像素偏移结果在低频段一次谐波响应及模态响应表现出较好一致性,但在高频段二者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给出了系统安全性评价的AHP方法,叙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并以沈阳某集团公司热处理弹簧厂评价的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小车式起落架为例,利用ADAMS/Airc- raft建立了起落架滑跑试验仿真模型.给出了起落架滑跑运动方程,并进行了滑跑试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要求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简要叙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二元柔壁自适应风洞中利用面元法进行二元半机翼模型试验的研究情况,分析了面元法的基本思想和部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就十种典型的精密平面形状误差测量-分离方法的权函数及其零点,作了分析比较。按形状误差谐波抑制最小准则,论证了五点式正交逐次三点法、九点式正交逐次三点法、复合三点法、不对称二维混合法和不对称四点法优于其他方法,不对称四点法则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Particle intensity, dose equivalent and absorbed dose have been measured on board the space shuttle Endeavour during STS-108 in December 2001 by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DIAS). The dose estimates are based on very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recoils produced in CR-39 by cosmic ray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otons and heavier nuclei and by secondary neutrons. The corresponding LET spectr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dose equivalent and absorbed dose values. Estimates of the total flux of Z > or = 2 nuclei have been undertaken and a preliminary charge spectrum was measured. Some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 preliminary data obtained on STS-105 (ISS Expedition) and other missions using CR-39 detectors.  相似文献   
9.
通用仪器接口总线标准及软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通用仪器接口总线标准和软件技术的现状和未来。介绍了GPIB、VXI总线,程控仪器校准命令和虚拟仪器,给出了GPIB标准关系图,GPIB软件结构以及虚拟仪器框图。  相似文献   
10.
Implementing the optimum spatial-temporal (angle-Doppler) processor involves two crucial issues: the selection of processing configur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algorithms which can efficiently approach the performance potential of the selected configuration. Among the three available configurations, the joint-domain, the cascade space-time, and the cascade time-space, this work shows that, in contrast to a popular belief,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potentials of both cascade configurations can fall far below that of the joint-domain optimum. In addition, this work presents a new adaptive algorithm, called the Joint-Domain Localized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detection (JDL-GLR), which is data efficient i.e., with fast convergence to the joint-domain optimum, as well a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together with such desirable features as the embedded constant false-alarm rate (CFAR) and robustness in non-Gaussian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