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34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5 77- 94《膜式煤气表》 ,用钟罩法检定膜式煤气表的示值基本误差 ,对产生其不确定度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2.
计及尾涡收缩的螺旋桨滑流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见计算螺旋桨滑流流场方法中,很少计及桨叶面附近必然存在的尾涡收缩。本文采用升力面涡格法,建立一种三维自由尾涡模型。构造一种松弛迭代格式,通过迭代获得收缩尾涡模型,计算相应的滑流流场。  相似文献   
3.
螺桨滑流对全机绕流干扰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计算采用面元法。在桨叶及全机面元的控制点上强加 Neumann条件以实现滑流与全机流场的相互耦合。计算中考虑了三维螺桨滑流的收缩及其对流场的影响。最后对运七全机气动力作了计算。结果表明 ,滑流对全机放襟翼状态升力特性有明显影响 ,使全机力矩特性产生较大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该方法对单发或多发螺桨飞机均适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LU-SGS方法求解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串行程序基础上,发展了适合MPP系统类型的并行计算机的并行算法程序,并针对双三角翼大迎角绕流问题,就不同的并行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优化并行策略,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加速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值推力下航天器面内轨道转移燃耗最省的轨道优化问题,利用极大值原理导出了最优轨迹下推力方向角应满足的控制方程,结合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一种求解航天器面内最优转移轨道的改进间接法,及其在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条件下的应用方法。由于避免了协态变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改进间接法相对于传统间接法降低了初值猜测的难度和计算量;与采用Gauss伪谱法求解相比,所建立的改进间接法求解结果精度更高,数值光滑性更好。仿真算例表明: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会改善推力方向角变化规律,降低推力方向角变化范围;就燃耗而言,推力越大燃耗越多,优化轨道节省燃耗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重量轻、功耗低、处理能力强的控制器对自适应桁架的空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适应桁架空间应用为背景,进行了控制器的小型化设计。以DSP芯片TMS320VC33为核心,实现了自适应桁架振动控制器硬件,并开发了相应的控制程序。采用4阶线性二次型高斯(LQG)离散控制模型,在自适应桁架实验平台上进行了振动抑制实验。实验表明,以DSP为核心的小型化控制器能够实现对自适应桁架振动的有效抑制,达到了与dSPACE控制器相同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航天器各系统的仪器安装满足在轨姿态、轨道控制等要求,需对其安装位置及姿态进行检测,但一些隐藏的目标却无法直接测得。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测量系统的隐藏点测量方法,针对激光雷达测量坐标系的建立以及应用高精度平面镜进行隐藏点测量进行了数学模型的分析,并对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保持测量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应用激光雷达进行航天器隐藏点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优于0.1071 mm。  相似文献   
8.
某卫星微振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某卫星微振动力学环境,参考IME颤振分析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卫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微振动仿真模型,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利用微振动仿真模型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的有效性,阐述了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仿真计算预测方法。利用该微振动仿真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以及微振动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9.
The grid fin is an unconventional control surface used on missiles and rockets. Although aerodynamics of grid fin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researchers, few considers the aeroelastic effects.In this paper, the static aeroelastic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by the coupled viscou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ith structural flexibility method in transonic and supersonic regimes. The developed coupling strategy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 interpolation and volume mesh motion schemes is based on radial basis functions.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a vertical and a horizontal grid fin mounted on a body. Horizontal f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ed fin is swept backward and the axial force is increased. The deformations also induce the movement of center of pressure, causing the reduction and reversal in hinge moment for the transonic flow and the supersonic flow,respectively. For the vertical fin, the local effective incidences are increased due to the deformations so that the deformed normal force is greater than the original one.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both the deformed and original normal forces experience a sudden reduction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leeward separated vortices on the fin. Additionally, the increment in axial force is shown to correlate strongly with the increment in the square of normal force.  相似文献   
10.
开口圆柱薄壳结构的轴向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分析是空间薄壁管式伸展机构(STEM,Storable Tubular Extendable Member)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特征值屈曲分析方法,研究了轴压铍青铜开口圆柱薄壳结构在两端固支条件下的屈曲载荷与设计参数间的关系,利用幂函数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轴压开口圆柱薄壳屈曲载荷模型.通过铍青铜开口圆柱薄壳轴向压缩试验对特征值屈曲分析和所建立的轴压开口圆柱薄壳屈曲载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特征值屈曲分析方法可用于各向同性材料开口圆柱薄壳结构在两端固支条件下的轴向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分析;使用轴压开口圆柱薄壳屈曲载荷模型计算各向同性材料的开口圆柱薄壳在两端固支条件下受轴压作用时的屈曲载荷,最大误差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