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述了软件V.V&T的发展过程,阐述了V.V&T的定义与实质,详细论述了V.V&T的基本任务,深入讨论了V.V&T实施的具体方法,技术与工具。  相似文献   
2.
范彦铭 《飞机设计》2012,(6):33-37,41
综述了世界飞行控制技术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和飞行器管理系统(VMS)的特征;提出了未来飞行控制系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自主空中加油仿真平台,采用点匹配与位姿估计算法对软管式加油锥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s)标志进行识别.对大气扰动和尾涡流进行了建模,建立了加油锥模型,并设计了加油锥运动状态预估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的飞行控制律.基于上述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设计开发了基于单目机载摄像机的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半物理仿真平台.半物理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位姿匹配算法和飞行控制律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的性能要求,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中性稳定的舰载飞机着舰模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舰载飞机着舰前处于跟踪雷达的盲区,此时导引系统关闭,为了使飞机的姿态及轨迹角在舰尾气流扰动下力求不变,以达到安全着舰的目的,提出了飞机中性稳定的新型着舰模态,其实现途径是利用后缘襟翼对称偏转所产生的直接力,对迎角小扰动变化进行气动解耦,从而构成中性稳定舰载飞机,使飞机动力学的特征模态由振荡型转变为非周期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态可有效地抑制气流扰动,提高着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抑制舰尾流扰动的飞机着舰导引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关注自动着舰导引术,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H∞优化设计理论,分别构建了独特的H∞飞行/推力系统及H∞导引系统增广模型.不同于传统单输入单输出的设计,赋予飞行/推力系统内回路本身就具有抑风扰动的性能,而且所构建的H∞导引系统外回路满足轨迹动态跟踪精度,并进行了抑风扰动的处理,从而明显地强化了抑风效果.文中的设计机理及所提出的H∞控制律实现途径均得到有效的实时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无人作战飞机航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先针对敌方防御区内的威胁部署和目标的分布情况,对无人作战飞机的飞行航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可以综合减小被敌方发现和反击的可能性、降低耗油量,从而显著提高UCAV执行对地攻击(或侦察)任务的成功率.在对粒子群优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将一种用于解决TSP的PSO算法加以改进,引入模拟退火的策略思想,借以克服PSO算法易陷局部最优的早熟现象,并在UCAV航路规划中加以运用.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简易而有效,用其优化出的航路能够满足UCAV飞行任务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UAV)空域冲突感知技术是国家空域集成中最具挑战的关键技术,针对小型无人机在低空空域应用愈加广泛、迫切需要融入低空空域的背景,综述了低空小型无人机空域冲突视觉感知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论述了低空小型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归纳了低空空域环境与小型无人机的典型特征;其次,根据感知对象的类型,将现有的空域冲突感知设备分为协同式与非协同式2类,通过对比总结了机器视觉作为低空小型无人机空域冲突感知设备的优势;然后,论述了视觉信息预处理、入侵目标视觉检测、基于视觉的避障路径规划这3项空域冲突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该领域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难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逻辑的飞行/推力综合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保持飞行恒定及保持飞行迎角恒定两种自动动力补偿系统所构成的飞行/推力综合控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PCS采用控制规则在线自调整及非线性参数优化的模糊控制。其设计思想是,从工程实现考虑,在油门控制律中省去法向加速度△ac及舵偏△δe两种反馈信息,仅根据迎角误差叉△α及其变化率△α的大小,在线调整加权因子,以提高稳态控制精度,消除由于量化误差而引起的稳态振荡。利用非经一性优化控制算法,对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