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大型客机和新支线飞机适航取证中所依据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是一部技术性很强的规章。它涉及多个学科、不同专业,结构复杂、内容繁多。本文介绍了CCAR-25在保证民用航空运输安全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其符合性方法,这两方面的内容是CCAR-25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占事故原因的80%以上,成为航空安全的大敌.如果不解决人为因素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善航空安全,这种认识已经成为世界民航界的共识.而且,近10年来由于维修方面的人为差错引起的事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中国民航已经发布的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章和维修培训机构管理规章与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洲航空安全局的相应规章的差异,借鉴航空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的维修人员执照与培训的管理,为国际间维修人员执照的相互认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中国民航规章关于航空产品在服役中出现故障、失效或者不适航情况时的要求,并通过两个具体案例论述发生航空产品的失效后适航部门、航空公司、制造厂、技术分析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样的互动所达成的对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适航管理的改进。通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发现了关键失效件的焊接缺陷问题,文章探讨了缺陷背后的深层次适航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用航空器上喷涂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法定名称和标志是为了对民用航空器进行安全监管,也是为了维护公众知情权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规定》CCAR-45-R1(1998年6月生效)对航空器上喷涂所有人或占有人的法定名称和标志做了具体规定。由于近年来我国民航系统进行了深入的体制改革,民航总局已经与企业政企分开,航空公司联合重组成立了三大航空集团。航空公司间的并购重组使得原有航空公司间的产权关系发生变化,核心母公司与相关联公司有的属于产权关系,有的属于合同关系。此外,某些航空公司出于市场营销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调研航空制造厂和设计单位、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等基础上,借鉴航空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满足2025年中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对适航审定能力的需求,适应国内外民用航空产品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的设计和生产管理模式为目标,提出了从6个方面建设新一代适航审定系统的框架设想。本文是中国民航软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框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7.
样条函数法在薄板弯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迎春  王德钊 《航空学报》1990,11(10):495-498
 <正> Large deflection bending problems of perfect and initially imperfect thin plates arc analysed by spline function method. The cubic spline is used as the interpolating functions, of the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u, v and w. Formulas for dealing with usual boundary conditions arc given. Several examples arc given in the end of the papcr..In comparison with FEM, the spline function method has the following adavantagcs; higher accuracy, less preparatory work of the program and shorter CPU time.  相似文献   
8.
人为差错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为差错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SMS)都是目前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安全管理的发展进程、差错事故致因模型以及两种管理方法的过程和手段三方面论述了人为差错管理与SMS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SMS是建立在人为差错管理的基础上;(2)SMS不仅关注一线人员的表现,而且重点关注整个组织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有效性;(3)SMS与人为差错管理不是破旧立新的关系,差错管理是SMS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结论对于更好地理解SMS的内涵和建设有效的SMS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