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航空   2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动态法测量飞行器气动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风洞中进行模型气动阻尼特性试验的同时,获取飞行器气动静稳定性数据的基本原理。根据动态试验的频率数据,计算了五种再入外形的俯仰力矩系数的攻角导数,并与五座风洞中得到的大量静态试验数据做了比较。表明由动态法获得的静稳定性数据是可信的;并且易于观察粘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在零攻角(或配平角)附近,动态法比静态法显示出更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粘性对再入锥气动静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楼洪田 《宇航学报》1995,16(4):85-88
本文研究粘性对四种再入锥:10度尖锥、11度小钝锥、小球头三锥体、大球头三锥体在零攻角附近的气动静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转捩诱导法向力及其对细长尖锥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楼洪田 《宇航学报》1989,4(3):54-64
边界层转捩时,是否会出现诱导法向气动载荷,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在高超音速风洞中完成的静态气动力实验与动态气动力实验,它证实这种诱导法向载荷是存在的,是边界层转捩的不对称性造成的,并对细长锥的气动特性有明显而呈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模型底部开孔对动态试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风洞模型为了安装尾支杆,需要在底部开孔。在动态试验中,由于模型要进行一定角幅的振动,底部的孔径不得不做得大一些。那么,底部孔径的大小,对模型的气动力试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一个一直为气动力试验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为了定性确定底部开孔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个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底部开孔使锥体模型的静稳定性降低,动稳定性增加。当边界层转捩发生在后体物面上时,这种影响比较明显,当转捩移到前体物面上时,影响就较小了。分析表明,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模型腹腔内产生了与模型无粘法向力方向相反的诱导法向力以及该力与模型姿态运动的耦合。本文将简要介绍试验技术及主要结果,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10°尖锥气动特性边界层转捩诱导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在国内外首次测出了10°尖锥气动特性的转捩诱导量,包括转捩诱导法向力及其作用点,转捩诱导俯仰力矩和尖锥压心的转捩诱导量。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转捩诱导量随Re数的变化趋势合理,具有确定的规律性。研究认为,这些转捩诱导量产生的原因是细长锥边界层转捩的不对称性。利用这些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边界层转捩何以对细长锥的气动静稳定性和气动稳定性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以及静、动稳定性转捩诱导量之间的相关现象。此外,这个研究结果还有助于证明边界层转捩将影响物面的压力分布。本研究是在M=5,α=0°的流场中完成的,实验的Re数范围为ReL=2.8×106~13.8×106。  相似文献   
7.
边界层转捩对细长锥静、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边界层转捩对细长锥静、动稳定性影响的实验情况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马赫数M_∞=5.047。模型为一个正圆锥,半锥角θ_c=10°。以模型长为特征尺寸的自由流月R_e数的变化范围为2.2×10~6到13.3×10~6。实验表明;R_e数对细长锥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原因是R_e数的变化将导致锥面边界层自然转捩位置的改变、因而转捩产生的诱导力矩、诱导阻尼力矩随之发生变化。当转捩发生在后体物面上时,模型的静稳定性下降而动稳定性增加;反之,当转捩发生在前体物面上时,则静稳定性增加而动稳定性下降。静稳定性随R_e数的变化与动稳定性随R_e数的变化之间呈现出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