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某大型客机飞行测试,获得驾驶舱/客舱典型区域振动环境。根据ISO 2631-1:1997标准规定的频率计权加速度计算方法,对滑跑、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着陆和滑行等7种典型状态下,驾驶舱飞行员座椅和客舱前/中/后排座椅位置处的全身振动(WBV)加速度均方根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依据标准中的计权加速度与舒适性等级对照关系,对各状态/各区域的人体振动舒适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客舱在不同飞行状态不同区域的振动舒适性等级不同。从飞行阶段来看,在滑跑、爬升、巡航、下降和滑行阶段,所有舱位基本处于“没有不舒适”或“有点不舒适”等级,尤其是占据客机大部分飞行时间的巡航阶段,所有舱位都达到“没有不舒适”等级。但起飞和着陆阶段,所有舱位振动舒适性较差,驾驶舱和后排只得到了“非常不舒适”的评估等级;从舱位分布来看,中排区域的振动舒适性最佳,在大多飞机阶段都达到了“没有不舒适”或“有点不舒适”评估等级。前排区域舒适性也相对较好,只有在着陆阶段降为“不舒适”等级,而驾驶舱和后排相对较差,特别是驾驶舱在滑跑、起飞和着陆阶段,只得到“不舒适”或“非常不舒适”的评估等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飞机客舱座椅区域振动过大的问题,开展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研究。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对飞机客舱座椅人体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价;同时,建立人体振动舒适性试验平台,以飞机客舱座椅实测振动数据为基础,研究频率、振幅等参数对人体振动舒适性影响。结果表明200Hz以下是引起人体不适的主要原因,为飞机客舱减振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起落架开舱构型的流动模态产生自激振荡,造成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深入研究该流动模态和自激振荡机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采用延迟脱体涡模拟(DDES)对起落架开舱构型的流动特性和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Rossiter公式与涡声耦合闭环反馈机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起落架舱的自激振荡频率预测公式的修正方法,能够将舱体前后壁面不等高、前缘弧面整流以及起落架的影响考虑在内;并且通过功率谱主频比对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有效性。此外,引入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分析自激振荡机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模态数增大,壁面压强响应逐步从舱体后缘向前缘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