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从刘维定理出发,通过相空间求平均,建立了中子星吸积柱中粒子流连续方程和动量迁移方程。并在静力学平衡下求出其解;建立了吸积柱中的荷电粒子分布;引出了某些有趣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2.
由爱因斯坦天文台最近观测到的273个类星体、Ⅰ型Seyfeft星系的软X射线光度(Lx为0.5—4.5keV)资料,与它们的红移z值构成一个连续序列(图1)。利用球对称吸积模型计算得到:高红移的类星体,由于其较大的吸积率,在这个序列上停留的时间较短(~106年);而低红移类星体及Ⅰ型Seyfert星系停留的时间较长(~108年)。利用现有的107个类星体的射电单色光度lr,光学单色光度lo以及X射线单色光度lx的资料,讨论了类星体大尺度谱的硬度,发现类星体的光学光度有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文中还定性地讨论了类星体射电辐射机制不同于光学和射电辐射的机制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截尾回归迭代程序给出源的光度-红移关系曲线.在假定实际源偏离此曲线而服从正态分布情况下,给出每一源的不完备性补偿因子.用经修改的V/V_(max)方法,分析了3CR和4C的光学、射电样本以及3CR的X射线光度样本.在置信度90%的水平,类星体的空间分布与q_0有关.只有q_0=1时,类星体才随红移有明显的宇宙学演化,且这时密度分布规律中的参数γ值为2—6,小于以往V/V_(max)分析所得10—12的γ值.这与用星系际低密度介质说明类星体生成和密度演化的理论解释一致.分析还表明补偿因子法能反映样本在不同波段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47个类星体的X射线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X射线资料是由爱因斯坦卫星在0.5—4.5keV的能带内观测到的。主要结果是:在各种视亮度和红移(或距离)的已知1619个类星体中,都有百分比相近的部分为X射线源。Ⅰ型Seyferc星系的发射线Hβ与[OⅢ]的等值宽度比REW同X射线光度Lx强相关,这可作为Ⅰ型Seyfert星系的X射线光度的一个新指标。光学辐射以及2.5GHz以上的高频射电辐射都同X射线辐射相关,说明这三种辐射的区域依次相邻而且机制也相似。色指数U-B和B-V都同X射线辐射不相关,但U-B同B-V弱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能量高达1012eV以上宇宙线电子在星际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作为一种自然的猜测, 宇宙线电子高能成份的区域性特征, 可能是导致银河系γ射线辐射的非均匀成团状分布结构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