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航空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马尚龙 《航空港》2011,(6):82-83
在写《上海男人》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文革前上海的小青年绝大多数是有思想问题的,于是我就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上海曾经诞生过一系列反映上海新社会、号称"红色经典"的电影戏剧,比如《霓虹灯下哨兵》、《海港》、《年轻一代》之类;它们的共同基调除了"红色经典"的意义之外,还有专属于上海  相似文献   
2.
马尚龙 《航空港》2011,(3):72-73
多少年前,孙道临在《早春二月》中一袭士林蓝长衫,迎着处放的桃花,很随意地将围巾向后肩一甩,透射出这一个上海知识分子的英气,这一个动作曾经风靡全国。很多年之后,看到陈逸飞在水乡周庄的写生照片,实在是无独有偶,陈逸飞也是围了条围巾,其神态和孙道临何其相似。有些人虽然人不在上海,却分明和上海男人毫无二致,比如作家金庸,比如歌星费玉清,说明上海男人的符号性有一个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3.
马尚龙 《航空港》2011,(4):80-81
十几年过后去回眸龙应台的文章,不得不佩服这一个台湾女人居然可以隔海把上海男人的生活细节窥视、放大得这么清晰——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上海的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