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3篇 |
免费 | 1345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125篇 |
航天技术 | 249篇 |
综合类 | 203篇 |
航天 | 9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128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219篇 |
2012年 | 223篇 |
2011年 | 236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93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70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叉流管-管型换热器二维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导出叉流管-管型换热器传热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差分格式,对比实验数据和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据此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已成功地用于组合发动机空气预冷换热器工作过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3.
根据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后端到喷管间的空间特征,对三维突扩后突缩内部流场计算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计算中成功地应用了SIMPLE算法解决复杂的三维流场计算问题,并在初场构成、源项离散及松弛系数的选取等方面都进行了调试改进。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划分网格、对方程及边界条件离散化和非线性处理,以及线性方程组求解等,计算得到了符合物理规律的数值解,指出了空间涡及二次涡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指出传统的航空燃烧室设计不能解决高油气比燃烧室的慢车贫油熄火问题.为了解决慢车贫油熄火问题,需要对航空燃烧室设计作出重大革新.本文详细介绍了一项已被证明是实用且有效的设计,它不仅解决了慢车贫油熄火问题,实际上还阐明了高油气比燃烧室的气动热设计.航空燃烧室设计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6.
针对传统直升机构型中主旋翼旋转时产生的扭矩需要尾翼或是反向旋转的共轴旋翼加以抵消,从而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以将主旋翼旋转时产生的扭矩转化为升力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主旋翼带动下方无动力旋翼旋转的主/从动式组合旋翼气动布局构型。通过动量叶素理论以及CFD数值模拟中的多重参考系法,对主/从动式组合旋翼悬停状态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构型中的下方从动旋翼利用上方主动旋翼的扭矩产生了额外10%的升力,同时下方从动旋翼在上方主动旋翼引流的有利干扰下升力系数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外物损伤(FOD)对压气机叶片高周疲劳(HCF)强度的影响特点及其规律,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期发展趋势。从FOD特征对压气机叶片HCF强度的影响、残余应力以及激光强化对HCF强度的影响、FOD叶片数值模拟以及FOD叶片寿命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表明:FOD从多方面影响着压气机叶片的HCF强度,并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如:60°是较为危险的一种冲击角度,随着外物冲击损伤深度的增加会降低叶片的强度,残余拉应力的产生可以提高叶片疲劳强度,适当的表面处理同样可以提高叶片的强度。现有的FOD对压气机叶片HCF强度研究存在以下问题:试验有待进一步改进,理论模型有待深入研究,残余应力对叶片HCF强度的影响规律尚不统一等。 相似文献
9.
变循环发动机可通过改变热力循环特性,实现更宽的工作范围和满足更多的战斗任务需求;调节机构是实现模式切换的执行机构,其设计技术发展伴随发动机整个研制历程。以变循环发动机跨代发展为主线,聚焦调节机构目标功能及结构方案演变,系统梳理了调节机构的发展历程、功能分类及设计要求。调节机构构型设计以低泄漏量、高调节精度、快速响应和可靠安装为总体要求,需进一步考虑未来发动机高热力负荷与紧凑布局引入的挑战与约束;在仿真分析方面,流固耦合分析应侧重解决几何特征复杂、结构柔性、空间跨度大、瞬态特征显著导致的网格畸变、收敛性降低问题,动力学仿真分析需重点聚焦关键件柔性变形、装配间隙、尺寸公差、传动摩擦等因素对机构卡滞、调节精度的影响;在试验验证方面,需进一步突破瞬态调节过程中温度、机械负载试验室模拟技术,加强试验室模拟验证能力,实现调节机构故障定位、误差归因。该研究对变循环调节机构设计、研制及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