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篇 |
免费 | 264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35篇 |
航天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39篇 |
航天 | 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对某型离心叶轮外物损伤后疲劳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反映真实叶片前缘部位的特征模拟件,并结合空气炮法模拟外物损伤,对比有/无激光冲击强化模拟件的高周疲劳试验结果,发现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模拟件的疲劳强度提高约37%。同时,开展了激光冲击强化以及外物损伤后的残余应力/应变场数值仿真,结合Kitagawa-Takahashi(K-T)图法建立了考虑外物损伤与激光冲击强化的疲劳强度预测方法,与试验结果相比平均误差为7.3%,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改变气体中心式同轴离心喷嘴的气喷嘴内壁结构,分别对平滑内壁(A)、内壁加凹腔(B)和内壁加凸起(C)的3种喷嘴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实验观测,同时为分析气喷嘴内壁结构改变引起的流场变化,在不考虑液相的情况下对纯气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3种喷嘴的雾化锥角均随气体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液体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气喷嘴内壁加凹腔,对喷嘴的雾化锥角、破碎长度以及自激振荡频率几乎没有影响;而气喷嘴内壁加凸起则对喷雾特性有显著影响.相同工况下,内壁加凸起会使气喷嘴出口的引射作用增强,雾化锥角减小,同时气液间更强的相互作用使喷雾破碎长度随之减小.喷雾自激振荡发生时,内壁凸起亦会导致喷雾自激振荡频率随之增大.3种喷嘴的自激振荡频率均随气体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并对3种喷嘴的喷雾自激振荡诱发及维持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凹腔、凸起大小对喷雾特性的影响,对于B喷嘴,其喷雾的雾化锥角、破碎长度几乎一致,自激振荡频率亦差别不大;C喷嘴的雾化锥角、破碎长度均小于B喷嘴,且随凸起的增大而减小,而自激振荡频率均大于B喷嘴,且随凸起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空气助力改善液滴雾化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种新型的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其目的是探索新型内混式喷嘴在添加空气助力下增强混合改善雾化质量的应用性能。试验采用4组不同几何结构参数的内混式空气雾化扇形喷嘴,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不同气压、不同水流量等工况参数下雾化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D32和喷雾锥角等雾化性能参数,并对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流量为定值时,SMD随着气压的增加明显减小,在0.8MPa到达极小值后趋于稳定,喷雾锥角随气压的增大先变大后减小;气压为定值时,SMD随着水流量的减小逐渐减小,喷雾锥角随着水流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比较不同几何结构参数,#1-2内混式空气雾化扇形喷嘴在4组喷嘴中具有最好的雾化效果,当气压为0.8MPa,水流量为20L/h时,SMD极小值为16μm。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C/SiC复合材料喷嘴在液-固两相流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可行性,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和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喷嘴的,并充分结合工程化应用背景需求,对C/SiC复合材料喷嘴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进行长寿命考核。基于C/SiC复合材料喷嘴在实际应用考核过程中表现出的冲蚀磨损特征,采用SEM手段分析了C/SiC复合材料喷嘴不同位置在液-固两相流中微观结构演变特点,并对其冲蚀磨损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C/Si C复合材料喷嘴从试验件入口段到出口段表现出逐渐加剧的冲蚀磨损程度,冲蚀磨损方式主要由冲蚀凹坑和热应力"崩块"组成,而"偏磨"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为C/SiC复合材料各向异性和液-固两相流的不均匀性所致。 相似文献
6.
FA表面改质剂在伺服阀压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钧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1,37(3):25-27
分析了伺服阀在精密压装中组件压装存在的工艺问题,对压装过程进行力学分析,提出了新的工艺思路,并通过利用 FA表面改质剂,改善润滑条件,解决压装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8.
为适用于微型离心压气机叶轮的通流设计,对Qiu滑移因子模型加入了3个经验参数.首先对经验参数的求解方法及参数对于设计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经验参数cr对于设计精度影响较大.其次在通流设计中应用改进的Qiu滑移因子模型辅助生成叶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研究了cr所影响的模型滑移因子,与数值流场的出口平均滑移因子对比,得到了多种叶轮总体参数下cr的最佳取值.发现虽然微型、大型离心压气机叶轮总体参数变化范围很大,但cr的取值均以0.7左右为其最佳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只测向(B0)方法具有收敛速度慢、定位误差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角度及其变化率、离心加速度等信息进行单站无源测距定位的新方法。对该方法的单次测距误差进行了分析,经多次测量定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只测角定位方法、角度及其变化率定位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并且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背压对撞击式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将压力的变化等效为气体密度的变化,基于一种树形自适应加密算法,通过直接数值求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组实现了不同背压条件下射流撞击雾化的数值模拟。首先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背压条件下雾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背压的提高,气动力相应增强,液膜的破碎更加剧烈,一次雾化区域的液滴数密度增大,雾场由稀疏向稠密发展;液膜在向下游运动过程中波动速度的幅值逐渐增大,并且随着背压的提高,液膜的波动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背压增大导致破碎长度减小,经过参数修正得到了液膜破碎长度的经验公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背压对液滴尺寸分布规律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着背压的提高,同一时刻大液滴所占的比例提高,整个雾场的Sauter平均直径有增加的趋势,当背压从0.1MPa增大到1MPa时,雾场的Sauter平均直径由155.5μm增大到166.9μm;背压增大,液滴粒径分布的均匀度指数减小,液滴尺寸分布更加不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