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航空   1139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1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31.
喷嘴挡板式三通气动阀控不对称缸常用于航空发动机起动系统的引气控制。在分析由固定节流孔、喷嘴挡板可变节流孔和容腔组成的喷嘴挡板式气动三通阀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气动三通阀控不对称缸差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气源、控制阀与气缸结构参数对三通阀控缸静、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通过增大空气填充速率和减少空气需求,可以提高喷嘴挡板式三通气动阀控缸的响应速度,例如增大喷嘴挡板式气动三通阀的固定节流孔直径、减小活塞有效面积、提高供气压力等;理论分析结果与实践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32.
黄旭东  陈海昕  符松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2):2673-2682
在详细研究顶隙泄漏流的结构及其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Rotor 37的失速机理,并对不同深度、宽度和位置的环向沟机匣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该研究的顶隙高度下,发生在叶尖尾缘附近的大面积流动分离是造成压气机失速的直接原因.因而布置在叶片中段和尾缘的环向沟有利于提高压气机的喘振裕度.同时还发现,环向沟的深度对于其产生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其宽度的影响则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3.
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和边界元耦合方法的管道进口声传播及声辐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整个声场分为内部有限域和外部无界域,分别用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求解控制方程,在二者之间的界面上使用具有物理意义的声阻抗参数进行匹配,并通过一种快速迭代方法实现全声场求解。这种迭代方法可以保证有限元刚度矩阵等带宽以及对称的特性不被破坏,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该模型先得到了Levine and Schwinger标准解的检验,进而在无流动情况下对于简化的航发短舱进口管道模型进行了噪声辐射现象的数值模拟,最后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声衬对远场声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4.
江勇  张百灵  梅飞 《推进技术》2010,31(5):519-522,561
用扰流插板使涡扇发动机进气道内产生不对称分布的总压畸变并使发动机出现喘振。在进气道出口即发动机进口截面测取两种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的喘振压力波。应用小波分析奇异点理论,采用模极大值原理和高阶Daubechies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喘振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发动机喘振波在其进口截面的波形分布特征。揭示了在两种转速下,喘振波在截面上的分布相似,其频率和幅值与转速成正比。截面中心部分表现为正脉冲,周围部分为负脉冲。在垂直方向上的幅值较大,而两翼较小。对该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的推论为:高压压气机引起喘振,稳态压力畸变最严重的区域和未受到畸变扰动的区域,喘振波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635.
俯仰振荡引起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凯礼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10,31(6):676-680,720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受到扰动后俯仰姿态可能会瞬时大幅度改变或振荡的问题,为了分析其对进气道起动/不起动特性的影响,在Ma=4.03条件下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俯仰振荡的流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幅度俯仰振荡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会出现不起动和再起动现象,进入不起动/再起动状态时的流场特征和性能参数均发生剧烈变化;不同折合频率俯仰动态变化时,进气道的性能参数及流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气动性能存在迟滞现象;折合频率越大,进气道发生不起动时的攻角值越大,再起动时的攻角值越小;折合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进气道可能出现全程起动或不起动现象,初始攻角将是决定进气道处于全程起动或不起动状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36.
针对直接驱动阀(DDV,Direct Drive Valve)伺服系统存在负载扰动和经典的"三环"结构不能满足DDV伺服系统快速性要求的问题,采用双闭环控制系统.对位置环+速度环和位置环+电流环两种双闭环系统进行比较,在频域内设计和优化调节器的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双闭环系统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动态跟踪品质,能有效地克服负载扰动的影响.在系统阻尼系数很小的情况下,位置环+速度环系统的负载适应性更好,位置环+电流环系统快速性更好,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637.
一种大偏距埋入式进气道气动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种大偏距埋入式进气道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得到了该进气道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①巡航状态时,出口马赫数的变化对进气道性能影响不大,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巡航性能.②在试验研究的范围内,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加,进气道性能有所下降;攻角的增加对进气道性能有所改善,侧滑角的变化对进气道性能影响不大.③进/发匹配点时,进气道通道内气流脉动功率谱密度分布呈现白噪声特征,在大攻角或偏航条件下进气道气流脉动功率谱密度有明显的峰值.   相似文献   
638.
李程鸿  谭慧俊  孙姝  张启帆  田方超 《宇航学报》2011,32(12):2613-2621
针对基于二次流控制的定几何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设计概念,给出了其具体的流道实现方案,而后通过全流道仿真分析,检验了该可调进气道在马赫数4~6范围内的可实现性,获得了其工作特性,并对弯曲激波后的总压损失特性、二次流的能量获取及消耗机制等流动机理进行了专门分析。结果表明:该流体式可调进气道能够依靠自身高压驱动二次流来实现对口部波系的调节,使进气道在低马赫数下的流量系数相对于常规定几何高超声速进气道提高24%以上,总压恢复提高7%左右,且最大二次流消耗量只占了进气道捕获流量的1.6%左右。另外,虽然弯曲激波的波后总压和马赫数分布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均匀性,但是其平均总压恢复系数与相同倾角平面激波相比下降不大。二次流循环流动所消耗的机械能由外部外流剪切力做功补充,而二次流注入会使当地边界层的速度型变得瘦弱,形状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639.
一种前体加宽型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化成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12,33(4):617-624
 根据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前体的流动特征,对一种前体加宽型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方案开展了数值仿真及高焓风洞试验研究。首先,对不同前体宽度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开展了三维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前体宽度的增加,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静压比逐渐增加,而总压恢复系数和隔离段出口马赫数逐渐减小,表现为先急后缓,且当来流马赫数和来流攻角变化时依旧保持上述变化规律。其次,对前体加宽型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方案开展了高焓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宽前体可有效地提高进气道的流量系数,较为真实地反映此类进气道的流动特征,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考虑到进气道性能参数随前体宽度变化规律表现为先急后缓,建议在试验条件下前体宽度比取0.5~0.8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40.
采用一种混合大涡模拟/雷诺平均Navier-Stokes(LES/RANS)方程模拟方法结合5阶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格式对马赫数为3的来流中、内收缩比为1.5的不启动状态下的二维进气道进行了计算,再现了不启动进气道中的非定常流场.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模拟方法对入口处的平均绝热壁温、摩擦速度和雷诺应力的计算精度较好,进气道不启动流场中激波波系和分离区存在大时空尺度的低频运动,其占主导的特征频率和典型的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中激波和分离区的低频频率接近,且进气道出现了间歇性的启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