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航空   1139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1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针对经典泵控电液作动器固有频率低的问题,对原系统增加了一个新设计的总压力控制阀,它可保证作动筒两个工作腔的压力之和始终为一常数并使两腔压力可控,从而使泵控系统达到和阀控系统相当的固有频率.这种改进型作动器称为EHCA(Electro-Hydraulic Compound regulating integrated Actuator).针对存在的相乘非线性控制问题,通过分析EHCA和总压力控制阀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精确线性化方法的滑模控制器,并分析了电机转速和变量泵排量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量大小配合问题.分析和仿真证明,该设计思想是有效实现高效率、节能和快响应的电液组合作动器方案.  相似文献   
542.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内径分别为60、70mm的两组吸气式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在略高于常压状态下成功进行了以汽油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的吸气式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进气道内采用无阀的进气结构,试验中在爆震管内部安装Shchelkin螺旋来促进爆震波的生成,所测量的爆震波接近充分发展的C-J爆震波.内径60、70mm的发动机最高工作频率分别为15、20Hz.进气道内压强变化幅度在0.1MPa左右,说明所设计的进气道与爆震管匹配良好,这将为脉冲爆震发动机用于工程实际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43.
新型自充气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无人机着陆缓冲气囊的供气系统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改进电磁阈的工作性能,使其能在高压条件下工作,从而省去减压阈的装置,简化系统构成.降低系统重量,提高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本文对改进技术的方法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544.
高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强制转捩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FL-31高超声速风洞分别开展了进气道的自然转捩和强制转捩风洞试验,试验Ma数为5、6和7,迎角为1°.通过红外热图得到了壁面的热流分布,从中得到了转捩区域.强制转捩装置为钻石型涡流发生器.随着涡流发生器高度的增加,强制转捩区域逐渐前移,得到了涡流发生器的有效高度,实现了强制转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5.
进气道低速特性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多种进气形式进气道的低速稳、动态气动特性,采用引射器引射的方式,在FL 8低速风洞开展了进气道试验技术研究,研制出了进气道试验专用引射系统、流量测量与控制装置、模型支撑连接装置及大迎角试验设备,通过机翼下、腹部和翼根三种进气形式的进气道模型风洞试验对新研制的进气道试验设备和相关试验技术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零速度和大迎角、大侧滑(α=60°,β=20°)低速来流下,利用多喷嘴引射器引射可以很好地实现各种进气道模型内流场的模拟,保证进气道工作线与发动机工作线相交。  相似文献   
546.
一种S弯进气道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导弹总体几何尺寸的严格限制下,通过特定中心线形状和沿程面积变化规律的控制,完成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亚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导弹的气动阻力特性。本文还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得到了进气道的性能参数、速度特性、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结果表明该进气道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总压恢复系数大于0.98)。进气道的出口总压图谱表明,前急后缓的中心线形状与前急后缓的面积变化规律的组合对出口总压的均匀分布不利。本研究为S弯进气道的设计和应用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7.
生物瓣支架几何造型CAD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瓣流体动力学理论、薄膜壳体理论为依据,以接近或达到人体天然心瓣的性能为目的,对生物瓣支架几何造型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导引出生物瓣支架的基本雏形,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生物瓣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通过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对其进行参数化设计来实现的。最终通过体外疲劳试验,证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48.
在高速旋转条件下,利用二维轴对称N-S方程对唇缘钝化的超声速弹用进气道内外的复杂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流场结构清晰.湍流模型为RNG k-ε两方程模型,数值格式为一阶迎风格式.获得了在设计马赫数下不同外罩唇缘钝化半径对进气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唇缘钝化半径合理增大的情况下,进气道的稳定工作范围变宽,总压恢复系数提高,唯一不利因素为进气道总阻力有所增大,证实唇缘钝化后的进气道能满足固冲增程炮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49.
泄漏量是微缝隙密封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燃油柱塞泵运行时配流机构密封面为楔形而非完全平行,为准确计算泄漏量继而分析燃油泵的容积效率,获得合适的密封缝隙高度,提出一种楔形密封缝隙的泄漏模型,推导了基于平行与楔形密封面间隙流动的配流机构泄漏量公式.该模型考虑了定密封件的结构尺寸和动密封件倾侧角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膜厚对配流机构泄漏流量的影响较大,楔形与平行密封泄漏量随膜厚增加差异增大,供油压力高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50.
采用内乘波进气道技术设计了一个马赫数6进出口均为矩形的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基于一种优于传统方案的基本流场(ICFC型),使用流面追踪和激波切割方法生成进气道三维造型。为了开展对比研究,选择了典型的侧压式进气道为参照,本文进气道设计马赫数、进口形状、收缩比等都与该侧压式进气道相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乘波式进气道的各项性能参数都不低于侧压式,多数性能(如流量捕获系数、总压恢复系数、动能效率等)比侧压式都有提高。对比设计工况的性能分析也显示内乘波式进气道性能明显优于侧压式,且在所考察的各工况下都能捕获超过91%的来流。研究证明了有效利用三维压缩来进行特定设计的内乘波式进气道是一种性能优秀的定几何高超声速进气道,尤其在改善流量捕获能力方面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