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航空   960篇
航天技术   164篇
综合类   130篇
航天   4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热防护设计分析技术发展中的新概念与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热防护材料/结构是实现临近空间飞行器高速飞行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年来一些新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不断涌现。本文对这些新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热防护材料设计开始从原子、分子尺度出发,根据使用需求设计材料,并发展主动防护与控制环境技术;热防护结构设计在原有防热/承载一体化设计基础上,向多元化以及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新机制热防护概念设计;热防护分析方法更加注重复杂真实服役状态下多尺度、多物理场及非确定性的精细化分析。这些新概念和新技术有望给热防护技术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92.
指出我国民用飞机预研项目常见的三类问题并加以剖析,相应提出三项对策付诸实践:建创新信息库助正确需求牵引,组综合项目团队(IPT)助预研高效实施,抓技术成熟度评估(TRA)促研究成果应用。上述对策在民用飞机驾驶舱技术领域三个系列化预研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中显现成效,突破制约民用飞机预研引领和支撑民用飞机产品研发的瓶颈,可供民用飞机各技术领域和其他产业的预研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893.
火星中继已作为火星探测重要组成部分,被美国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国家航空航天局)和ESA(European Space Agency,欧空局)广泛应用于火星EDL(Entry,Descent and Landing,进入、下降和着陆)以及火星表面探测中。针对该情况,介绍了火星中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情况。结合NASA和ESA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和成果,重点对火星轨道器和着陆器的中继应答机的性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该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基于此,可为我国自主火星探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94.
介绍了国外飞行器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雷达隐身材料和红外隐身材料。结合飞行器的隐身需求,提出了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5.
航空发动机自动平衡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平衡振动过大的问题,采用自动平衡技术进行在线质量补偿,可有效降低其振动水平。目前自动平衡技术主要运用于航空发动机结构、控制算法、工程应用3个方面。基于影响系数法的电磁驱动型自动平衡在美国空军C-130H运输机上得到工程应用,飞行测试4个发动机螺旋处的振动均低于1.27mm/s,降低了94%,因螺旋桨振动导致的压气机处振动降低了75%。研究结果表明:航空发动机自动平衡技术可实现在线持续动平衡,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及其组件的振动疲劳损伤,降低发动机维护费用,延长维修周期。自动平衡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得到工程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结构设计、控制策略、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航空发动机设计阶段就考虑纳入自动平衡结构。   相似文献   
896.
章宇轩  何小民  金义  周毅 《推进技术》2019,40(7):1594-1605
为了研究一种部分预蒸发预混合气动多点供油装置的雾化性能,使用燃油收集器和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A),获得了多点供油装置下游的燃油流量分布和索太尔平均直径分布,并使用数值模拟方式获得了供油装置内外流场形态和油气动量比变化趋势,分析了流量与粒径分布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多点供油装置下游燃油主要集中在分布管后半段,在该位置对应的下游喷雾场内可以保持相对均匀的燃油流量分布;油雾场中雾化较好的区域可近似为一个向外侧倾斜的矩形,雾化索太尔平均直径在20μm左右。多点供油装置内部流线的变化导致分布管上各小孔流量不均,进而使分布管下游油气动量比产生变化,是形成其下游的燃油流量分布和索太尔平均直径分布趋势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97.
针对传动系统故障频发的研制现状,提出基于传动系统的技术分解结构(TBS),制定各项技术的成熟度评价专用细则,并根据专用细则制定全面开展评价工作的流程和方法。专用评价细则的建立是传动系统技术成熟度评价工作的核心,实现了对发动机通用细则的解读,且通过对细则满足情况的判定,明确了该项技术的成熟度提升方向。应用实例表明:该项工作对控制传动系统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承研单位制定技术能力提升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98.
从精确打击入手阐述了惯性技术对于防空导弹的重要性,提出惯性技术是防空导弹自主导航制导的核心之一。回顾了防空导弹惯性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快速反应、工作环境、测量精度等方面概述了防空导弹对惯性技术的需求,梳理了惯性传感器技术、动基座对准技术、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最后,从新型惯性传感器技术、新材料和新制造技术、新应用场景新需求等方面分析了防空导弹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从工程应用层面对防空导弹惯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9.
惯性技术是通过惯性传感器敏感载体运动信息,自主建立运动载体姿态基准的手段。随着现代光电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武器装备在侦察、监视、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场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惯性技术在光电探测技术与光电设备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光电探测技术和典型机载光电系统、惯性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惯性技术在光电探测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对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所带来的变化和提升,阐述了惯性技术在光电探测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900.
From 1980’s decade, the introduction of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 in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has been consistently increased in the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civil aircraft from Single Aisle to Middle-long Range to achieve a culminant point with more than 50% in structure weight in recent commercial civil aircraft. This evolution, done through successive iterations, has been possible by combining in the same time the improvement of intrinsic composite material performances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prepreg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toge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material lay-up automation at composite shop-floor manufacturer of aircraft composite parts. New challenges are still coming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pursue the production more cost-effective composite parts. Associated to higher aircraft production rate for single aisle, new challenges may force material and aircraft designers and producers to furthermore drive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introduction and new ways of transformation within in next decade of composite aircraft designs. We propose to illustrate these trends using past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our return of experience from Hexcel on Civil Aircraft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