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283篇
航天技术   88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31.
The thermal-structural response and low cycle fatigue life of a three-dimensional (3D) channel wall nozzle with regenerative cooling we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by coupling the finite volume fluid-thermal metho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thermal-structural analysis and local strain methods. The nozzle had a high area ratio (nozzle exit area divided by throat area) under cyclic working loads. Parametr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hannel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channel width, channel height, liner thickness and rib widt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channel structure and load distribution caused serious strain, which mainly occurred at the intersectant regions of liner wall on the gas side and the symmetric planes of channel and rib. The cooling effect and channel structural strength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the channel width and height decreased, leading to substantial extension of the nozzle service lif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ccessive decrease in liner thickness and rib width apparently increased the strain amplitude and residual strain of channel wall nozzle during cyclic work, significantly shortening the service life. The present work is of value for design of the channel wall nozzle to prolong its cyclic service life.   相似文献   
432.
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进行了三方面工作(1)格式和算法对返回舱跨声速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2)网格形态对捕捉声速弱激波的有效性研究;(3)模拟了无支杆和有支杆返回舱跨声大攻角绕流流场,给出了后球体上的跨声速激波和后支杆上的第二道激波。  相似文献   
433.
圆锥误差是由转动不可交换性误差引起的,存在于惯导系统导航解算的一种误差形式。由于基于旋转调制方式的惯导系统运动模式与传统捷联惯导系统不同,因此圆锥误差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首先建立了旋转调制惯导系统的圆锥运动模型,对其不可交换性误差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等效旋转矢量的多子样算法在旋转惯导系统圆锥误差补偿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旋转方案对圆锥误差补偿的影响,最终通过仿真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圆锥误差对于旋转惯导系统的影响要大于传统惯导系统,但可以通过改变旋转方式来对圆锥误差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434.
针对小天体探测存在显著通讯延迟、任务执行效率低等问题,梳理了小天体探测智能规划需求,面向自主绕飞任务开展了智能规划研究。首先将该问题分解为平台任务智能规划和载荷任务智能规划两部分。针对平台任务智能规划问题,基于PDDL语言设计了探测器自主管理知识模型,提出了基于状态时间线扩展的求解算法;针对任务智能规划问题,建立了基于CSP问题的智能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策略的求解算法。最后开发了仿真系统进行算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平台与载荷需求,在存储、能源、通信等多种约束条件下,对绕飞探测任务进行统一的任务规划,并得到指令序列和动作序列,能够提高任务管控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任务操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35.
对钝体入水时的水下声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水中大约30个不同的测点上,测量了入水时产生的水中激波(声波)的压力,从而获得了激波的空间能量分布及其传播速度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36.
针对小天体着陆探测下降阶段的多约束轨迹优化问题,基于Gauss伪谱法进行了燃耗最优下降轨迹优化设计,得出了燃耗最优下降轨迹。建立了小天体下降轨迹优化问题的最优控制问题模型,采用Gauss伪谱法进行离散化,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了求解。数学仿真结果显示:优化结果符合各项约束条件,以零速度到达了目标着陆点,且符合燃耗最优的优化目标。利用Gauss伪谱法进行小天体最优下降轨迹优化,计算速度快,求解精度高。  相似文献   
437.
When non-cooperative body attachment occurs in space, the inertia of the new combina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system’s momentum are unknown.This uncertainty may lead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spacecraft’s attitude control.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an adaptive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the inertia estimation of the new, combined system of non-cooperative body and satellite.This method can allow the new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reach a stable state with a high level o...  相似文献   
438.
本文利用加权残数法,求解了浸沉半无限深理想势流中圆柱形结构的固有振动。数值算例表明,这种方法,计算量适中,试函数的选取合理,适用于工程中对水下下航行体固有振动的求解。  相似文献   
439.
针对小天体软着陆过程中估计目标天体质心视线的导航方法失效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信息的自主光学导航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轨道参数的估计精度,考虑到系统中存在的非高斯噪声,以及基本粒子滤波算法带来的粒子退化和采样枯竭问题,给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所给出的自主光学导航方法以及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0.
利用DES方法对处于非对称流态下的细长旋成体进行了俯仰和偏航振荡的数值模拟,观察细长体气动特性尤其是背风面非对称分离涡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大迎角非对称多涡系情况下,固定频率和振幅的非定常运动可以改变流场结构和气动力,对细长体背风面流态有巨大的影响。俯仰振荡对非对称分离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抑制流场的非对称性,使分离涡趋于对称;而固定频率的偏航振荡则破坏背风面分离涡的稳定性,激励非对称背涡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脱落。所进行的非定常运动与细长体流场耦合作用研究在国内外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