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航空   262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梁板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梁板结构系统在多随机变量(如元件的面积、厚度、材料弹性模量、外荷载及元件强度等基本随机变量)影响下,进行可靠性分析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就可靠性分析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即建立概念清晰,含有基本变量的安全余量;给出随机有限元分析方法;给出板元和梁元失效后,减缩刚阵和反向节点力的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一个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2.
文章分析了几种形式的滑动梁的刚度特性,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滑动刚度以及静止刚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静止刚度与滑动刚度的转化条件,并对相同位置的滑动直梁与滑动曲线梁的刚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滑动梁的滑动刚度取决于梁的材料、尺寸以及放置的角度;滑动梁的静止刚度与滑动刚度有较大差异,静止刚度一般远大于滑动刚度;曲线梁相比于直线梁,在相同放置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初始滑动刚度;随着梁滑动后与垂直方向夹角的增大,滑动刚度逐渐减小。滑动梁的刚度变化特性可以用于振动控制中,文末给出了减振应用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03.
叶片摩擦阻尼器切向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带摩擦阻尼器的叶片进行响应预测时 ,摩擦阻尼器多采用滞后弹簧模型 ,摩擦阻尼器切向刚度 (弹簧刚度 )值的准确与否成为理论计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摩擦阻尼器切向刚度的新方法 ,并用这一方法对叶片缘板摩擦阻尼器的切向刚度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摩擦面法向正压力及激振力对摩擦阻尼器切向刚度的影响规律 ,发现了摩擦阻尼器切向刚度与摩擦面的法向正压力和激振力之间的确定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04.
对某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讨论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刚度及阻尼与控制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第一阶弯曲固有频率值的影响很小,只能通过改变转子本身的尺寸,使转子工作转速远离该阶弯曲固有频率。另一方面由于支承阻尼过小且控制参数的调节范围有限,易造成转子在亚临界或超临界运行时因振幅过大而与轴承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305.
王立军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2,13(9):560-563
本文使用v-g法、Niblett法和模型风洞试验3种方法,分析了机翼和外挂间俯仰连接刚度对机翼颤振的影响。并提出了“气动压力中心线”概念。用振型节线与压力中心线相对位置的变化,解释机翼/外挂颤振类型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06.
本文提出了选择复连通域边界(多环路)计算J积分的一种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单连通域内有铆接点时计算J积分的问题。文中还提出了一种“虚设铆钉法”,采用这种方法,可利用同一网格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裂纹长度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这大大简化了模型准备工作并减少了计算结构总刚度矩阵的工作量。本文采用刚度导数法、J积分法及能量释放率法,计算了含裂纹铆接加筋板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对各种方法作了粗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307.
航空发动机高速滚珠轴承力学特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滚动轴承是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广泛使用的一种支承,其结构和力学特性对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高速下更为显著。研究高速滚动轴承的力学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拟动力学法,同时考虑径向负荷、轴向负荷、自身离心力以及陀螺力矩作用的影响,建立了高速滚珠轴承载荷分布的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和载荷参数对滚珠轴承力学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滚珠轴承接触角、变形以及接触刚度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08.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整星隔振器刚度设计(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卫星适配器由于其刚度非常大,导致其不具有任何隔振效果。所以提出了一种新型整星隔振器,这种新型整星隔振器可以对刚度进行设计以满足卫星、隔振器耦合系统对固有频率的需要。基于可靠性理论和实验数据,讨论了这种整星隔振器的刚度特性。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通过修改隔振器肋板及相应参数,卫星-隔振器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可以控制在很大的范围之内。同时,也论证了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09.
曹雪梅  张华  方宗德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1):2618-2624
在计算时变啮合刚度的基础上,推导了承载传动误差简化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承载传动误差的幅值、形状及一阶频谱幅值随重合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据承载传动误差简化公式定性的分析了负载扭矩与实际重合度的关系、承载传动误差的变化规律、齿面印痕和几何传动误差对承载传动误差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基于承载传动误差的齿面优化设计的优化策略,优化变量为接触迹线的角度、几何传动误差的幅值,优化目标为承载传动误差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波动最小.   相似文献   
310.
微动工况下接触刚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能够测量由于接触表面间小幅度的相对切向运动所导致的迟滞现象的试验装置,克服了无法将系统刚度与接触刚度分开的难题.利用该试验系统能够对不同初始正压力和激振力作用下接触表面间微幅相对运动的迟滞曲线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得到接触表面间的接触刚度.最后将试验结果与理论、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为最终建立一套可准确预估接触表面间接触刚度的数值模拟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