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航空   8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征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密切的立法关联,但二者的独特功能和不同的适用领域也是显见的。“惩罚性”虽然只是精神损害赔偿的附带功能,但却是精神损害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得以互补的中介。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协调互补应当引起民事立法和学术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素质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作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大学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根基,是大学文化的积淀和提炼。飞院精神传承自飞院特殊历史,滋养于飞院长期文化积淀。"飞必冲天,学行世界"是飞院精神基于大学精神共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个性表达,蕴涵着飞院人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传统、行为规范和文化特色,将飞院精神特有的使命元素(勇敢担当,科学践行)、安全元素(人本关怀,科技保障)、飞行元素(和谐美善,执着求真)、时代元素(开放创新,卓立民航)融为一体,表达了飞院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实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飞院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适应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品质且符合企业特质需求,是当前高职学生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背景及心智模式的行为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质需求,提出如何适应、组织、改善和管理学生的心智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需要;必须重点弘扬和培育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开放精神和忧患意识;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儒学的回潮是一个热点,但其能否解决当前中国的“精神危机”还存在疑问。科学的态度是我们既要重视历史遗产,也要推陈出新。人文精神的当代构建需要对于其自身的出发点、实现路径和理想实现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法制理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制建设的启迪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转型期法治进程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结合型的长期过程。现代法治并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而且与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和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只有发挥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保障民主政治目标的实现;确定和培养法治精神是转型期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的真谛是良法之治并以规约权力保障权利为首要目标;多元化的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土壤.它能构成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分解、平衡和制约,使现代法治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和发展:公民意识是构成法治的文化土壤.它奠定法律信仰的基础.构成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8.
民航院校是培养民航从业者的主渠道,在民航院校学生中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是民航院校的义务和责任。结合民航院校的行业特点,从民航院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民航院校对学生进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民航院校创新安全素质教育的途径,从而为民航业输送具备高度安全意识的人才,助力民航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野草》是1924年至1926年的心灵咏叹,也是世界散文诗三大里程碑之一,它以其深刻独异的风格享誉世界,又因其含蓄、怪丽令人难以透彻理解。本文试从美学的悲剧美的角度探讨诗集的主要精神及其意义。文章从反抗绝望、孤独的心灵、严格的自我解剖三个方面阐明了鲁迅先生对生命的思考、对历史责任的认识、对人生的反省,从而揭示了《野草》中蕴含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面临社会变迁的挑战,社会变迁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有不利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改进对策有:巩固民族精神培育的基本渠道和拓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