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6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770篇 |
航天技术 | 102篇 |
综合类 | 143篇 |
航天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况森保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5,(2):62-66
对带裂纹的30CrMnSiA钢紧头等拉伸试件进行同时加温超载处理,经卸载冷却后,在裂纹端区产生残余压应力塑性场。这一处理方法起到延缓裂纹扩展、抑制起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3.
基于统计学原理,采用功率谱密度法推导了飞艇遭遇大气紊流时的纵向突风响应计算公式,给出了飞艇连续突风载荷分析准则,介绍了飞艇连续突风载荷分析方法。采用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对某对流层飞艇进行了纵向突风响应分析,获得了响应量(迎角、俯仰角、俯仰角速度、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频响函数、突风响应因子和特征频率。根据所得的计算结果,采用飞艇突风载荷分析准则,进行了垂向突风载荷计算,并将突风弯矩的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所得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符合性较好。本方法可作为飞艇突风载荷计算的参考依据,也可用于飞艇突风载荷谱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4.
145.
针对空间站中间回路温度波动过大,高温时导致科学载荷工作温度超出允许范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热电制冷器(TEC)的末端单向流体回路温控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TEC温控模块,当中间回路温度过高,末端回路冷却功率不足时,该模块可提供额外的制冷量,降低流入冷板的工质温度,形成针对科学载荷的相对低温区域,恢复回路的冷却能力。分别建立了温控系统数学模型与数值仿真模型,并完成了热负载扰动、中间回路温度扰动、末端回路流量扰动和并联支路热扰动等4种扰动对系统热力学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验证了TEC模块的温控性能。结果表明:在科学载荷发热功率增加30%、中间回路的温度升高5K、末端回路流量减小至0.0015kg/s等多种工况下,所设计的温控系统能够将载荷温度控制在1K以内,实现科学载荷精确温控。 相似文献
146.
针对小卫星研制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针对小卫星组件最大冲击谱量级超出常规冲击试验规范谱的分析与验证困难,通过研究提出了能够分析评估组件高量级冲击的方法。针对小卫星随机振动下强度设计方法还存在较大误差,分析了系统模态质量比与模态频率在一定频段的影响规律,认为忽略模态质量耦合会带来误差,提出了考虑模态质量耦合的准静态载荷计算方法。最后,针对小卫星整星开展了减振研究,分析了正弦和随机减振效果,对于对称安装减振系统,提出了减振系统的主频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7.
利用航空发动机环行燃烧室噪声测试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自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燃烧室噪声及动压仿真模型ARMA(17,16),并用其对噪声时间历程数据进行了最佳预测。 相似文献
148.
<正> 机械式冷挤压机在挤压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对模具和产品质量有严重影响。在工程上采取一些措施,但关于挤压载荷与缓冲参数关系,迄今未曾见到系统的报导。本文首先对挤压机缓冲装置工作时的动力过程作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并在航空专用冷挤压机上作了系统的试验,测试了不同挤压材料、不同缓冲参数时挤压载荷、模具和机身应力的波形与数据。从而得出缓冲参数对挤压载荷的影响规律;缓冲参数对制件质量和挤压能消耗的影响趋势;缓冲参数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发现了冲击载荷曲线前沿斜率对金属成形机器构件应变应力动态响应值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9.
150.
通过对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在各种加载卸载情况下的滞后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初步探讨了一种可以通过程序在仪表中对传感器的重要指标-滞后进行补偿从而提高整个传感器的精度的方法.最后,对以上方法进行了验证性试验,证明了补偿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