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284篇
航空   1626篇
航天技术   258篇
综合类   311篇
航天   2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王如根  史庭模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452-454,464
本文提出了在被试发动机前安装节流网扩大发动机飞行台试验范围的一种方案,给出了相应的节流网设计、计算方法,得到了扩大的飞行试验包线。利用气流流过某型飞机进气道防尘网的总压损失数据,对节流网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2.
美国PSI公司开发的98RK电子压力扫描系统作为一种高速高精度多用途的自动测量仪器,在风洞试验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性能和在NH—l风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3.
介绍了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的组成和校准原理.在对电容薄膜规做了热流逸效应实验的基础上,对流量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和包含因子.通过传递标准漏孔与德国PTB开展了漏率比对,验证了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4.
频率30~50Hz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设计了一台内径58mm,长度1275mm的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原型机。采用地面充压进气,在工作频率30~50Hz的工况下研究PDE爆震管内的压力波特性。试验发现,该PDE样机在频率50Hz以内都能够稳定的以间歇方式工作,爆震波峰值压力大于1.6MPa;随着PDE工作频率的提高,工作频率为45~50Hz时,比40Hz以下工作频率提前触发了爆震波,且爆震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5.
高速磁浮列车会车压力波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运用移动网格技术,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磁浮列车以500 km/h速度运行时的会车压力波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结果与现车试验结果相差10%以内,表明了本文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文中还研究了交会过程中列车周围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当列车交会时,两车之间的流场相互叠加,而两车之外的流场分布在整个交会过程中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6.
高空舱内次流与真空度对发动机台架测量推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高空舱内冷却空气流动与高空舱内外压差对发动机测力系统作用的分析,阐明了高空舱内次流和真空度对发动机台架测量推力影响的作用机理和本质差异,并从理论上论证了次流作用和真空度作用对测量推力影响的试验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7.
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针对高空小型飞机的动力要求,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均匀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仿真模型,分析了进排气管路结构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进气质量流量不均匀度和进气压力波动效应为评价指标,对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改变进排气歧管和总管的长度,把不均匀度降低到5%以内,最大降幅为38%,并且提高了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最大提高幅度为5%.   相似文献   
148.
针对某大型轴流风机设计了4种出口段轮毂匹配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方案下的风机特性和叶尖以及叶根流场结构.结果表明:出口轮毂形状的变化对该风机叶尖流场结构影响很小;该风机出口无轮毂时,在叶根区域出现约占20%叶高区域的分离流,损失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相同的叶尖间隙下,风机效率随着出口轮毂扩压角的减小而提高;在风机出口增加一个匹配的平直轮毂或收缩轮毂可使叶根分离涡后移,分离区域减小至5%叶高以下,同时可使该风机效率至少提高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9.
高旋转数内冷通道换热实验技术及验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内冷通道换热理论分析及实验系统优化,获得了使内冷通道内气体压力保持在500kPa以上的高旋转数实验技术.旋转数和雷诺数的范围分别为0~2.08,104~7×104,极大满足了旋转数与雷诺数同时覆盖真实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作参数的实验需求.证实了雷诺数和旋转数对内冷通道换热的影响可以解耦.而应用该实验技术进行同等旋转数实验时,内冷通道热损失占总加热量的比例和实验误差分别降低到18%和±10%.  相似文献   
150.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壁面结焦特性对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在微细管内流动过程中结焦对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中系统压力保持为5MPa,燃油质量流量为3g/s.燃油溶解氧达到饱和,实验段进出口油温分别为127℃和450℃,实验时间为60min,并利用“称质法”获得煤油结焦量.结果表明:由于壁面结焦的差异使得换热特性沿实验段可分为3个区域:进口低温段的传热稳定区、结焦峰值处的传热恶化区和出口高温段的短期强化区.进口低温段结焦量较少,对换热的影响可以忽略;结焦峰值处由于其结焦迅速且量大致使管内传热热阻突增,传热系数下降36.1%故出现传热恶化;高温段出现短期强化是由于结焦微粒附着于管壁,增加了其粗糙度而导致近壁面处流体湍动能增大以及由于近壁面高温区域煤油裂解结焦而产生化学吸 热量,进而强化换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焦量不断增多,结焦热阻增加的效应抵消并超过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又出现传热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