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105篇
航天技术   50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61.
冉海霞 《飞行力学》2012,30(3):242-244
某型无人机在火箭助推起飞过程中,为了能在火箭助推末端使无人机达到一定的高度和速度,并且较好地控制俯仰姿态角的变化,必须对发射角和火箭在无人机尾部的安装角进行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无人机弹射起飞的技术需要。  相似文献   
162.
利用CFX软件对某航空发动机应急油路内部流动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得到该航空发动机应急油路喷嘴出口压力随引射角度、引射距离、引射压力及喷嘴安装孔直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3.
导弹弹射装置作动简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描述了导弹弹射机构作动筒的工作过程,建立了描述作动筒动特性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求解仿真模型,得到气缸动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可视化仿真结果,最后分析了惯性负载、行程、有效面积对作动筒动特性的影响,为正确设计新的导弹弹射装置作动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4.
隔板截面造型对超声速膨胀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在设计工况下对3种隔板截面形状的超声速膨胀器的三维流道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截面形状的超声速膨胀器近吸力面区域气流速度大,斜激波之后流动损失低,等熵绝热效率较高;正梯形截面形状的超声速膨胀器出口平均绝对马赫数、静压比以及膨胀比大,综合性能相对最优;角区附面层分离、回流形成的低速气流团以及斜激波所导致高速气流的增压过程是出口流动损失的主要来源;优化隔板沿径向的结构,超声速膨胀器的综合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5.
径厚比对锥柱形金属膜片屈曲和后屈曲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强洪夫  周算  王广  王学仁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1):2521-2528
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半径及径厚比对锥柱形金属膜片翻转过程的影响,并选取典型的半径及径厚比样本点对分析结论进行了数值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膜片半径太小或太大均表现出一定的尺寸效应,小半径膜片的尺寸效应更显著;半径为203~403mm的膜片其屈曲和后屈曲状态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对于确定半径的膜片,径厚比太大,膜片承载能力太小而导致翻转效率较低,径厚比太小,膜片屈曲载荷呈指数级显著增加而不易翻转,径厚比为160~400的膜片其翻转效率较好,并且后屈曲状态表现出一致性;选取典型的样本点对结论进行了数值验证,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6.
采用二阶正格式方法对超声速轴对称喷流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将二维守恒方程的正格式方法发展到轴对称Euler方程组的求解,并对导弹尾部超声速伴随射流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与实验照片所反映的流动特征吻合较好,与三阶精度间断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吻合,相比于二阶高分辨率TVD格式的计算结果,正格式方法的计算结果在间断点处具有较大的梯度变化。这表明该方法对激波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在间断处不会出现数值振荡,对弹尾声音速伴随射流的数值模拟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7.
为得到双层壁扩压器与波瓣组合的引射混合效果 ,用七孔探针测试了流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 ,借助进口流量管、维辛斯基型面收敛段和笛形动压管测出了主次流的流量。结果表明 :波瓣除了引射次流之外 ,在双层壁之间还引射了环境气流 ;扩压角小于 1 0°,引射流量比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扩压角增大引射流比和双层壁间的引射流量比都增大 ;扩压角大于 1 0°时 ,扩压角增大引射流量比和双层壁间的引射流量比下降 ,而理论计算的引射流量比却增大。此外 ,还获得了主次流截面比、主流速度等参数对引射流量比、双层壁间引射流量比和流动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68.
 在考虑发动机冷却通道固壁内耦合导热影响的情况下,开展了低温甲烷在矩形冷却通道中的超临界压力湍流换热数值模拟研究;仔细分析了热流密度及管道几何形状对低温甲烷超临界压力下的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得到了流体速度、壁面温度、壁面热流密度等参数的详细变化情况以及Nusselt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上壁面施加的热流有一部分会通过固体壁面内的热传导,经由侧壁面传入超临界压力流体,并且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经侧壁面传导的热流所占的比例也会随之增大;减小冷却通道内截面的高宽比,可以提高超临界压力下的换热效果,但流动压降会大大增加,因此冷却通道高宽比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传热与压力损失的影响,可以引入热性能参数作为参考;修正的Jackson&;Hall对流换热关系式基本可以适用于本文中的各种工况。  相似文献   
169.
弹射座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新型高性能飞机弹射座椅的气动性能研究提供依据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 8m× 6m风洞进行了此新型高性能飞机弹射座椅 1 :1模型的空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对高性能飞机弹射座椅气动性能的研究 ,为航空弹射座椅气动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试验对人体表面压力分布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人体表面压力分布规律 ,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0.
A series of three flares of GOES class M, M and C, and a CME were observed on 20 January 2004 occurring in close succession in NOAA 10540. Types II, III, and N radio bursts were associated. We use the combined observations from TRACE, EIT, Hα images from Kwasan Observatory, MDI magnetograms, GOES, and radio observations from Culgoora and Wind/ WAVE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development of this event. We reach three main conclusions. First, we link the first two impulsive flares to tether-cutting reconnections and the launch of the CME. This complex observation shows that impulsive quadrupolar flares can be eruptive. Second, we relate the last of the flares, an LDE, to the relaxation phase following forced reconnections between the erupting flux rope and neighbouring magnetic field lines, when reconnection reverses and restores some of the pre-eruption magnetic connectivities. Finally, we show that reconnection with the magnetic structure of a previous CME launched about 8 h earlier injects electrons into open field lines having a local dip and apex (located at about six solar radii height). This is observed as an N-burst at decametre radio wavelengths. The dipped shape of these field lines is due to large-scale magnetic reconnection between expanding magnetic loops and open field lines of a neighbouring streamer. This particular situation explains why this is the first N-burst ever observed at long radio waveleng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