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篇 |
免费 | 347篇 |
国内免费 | 26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75篇 |
航天技术 | 203篇 |
综合类 | 142篇 |
航天 | 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DD5单晶高温合金在持久性能测试过程中试样不同位置析出相的析出规律,分析了应力对析出相析出行为的影响并鉴定了两种析出相的种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 038 ℃/172 MPa条件下随着局部拉应力的增大,枝晶间和枝晶干析出相数量都明显增加;合金在871 ℃/552 MPa条件下只在枝晶间区域析出少量粒状析出相,且随拉应力的增大,析出相数量有所增加;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合金的枝晶干区域的析出相主要为μ相,枝晶间析出粒状析出相主要为M23C6碳化物相。 相似文献
642.
在雷达吸波材料(RAM)涂覆位置影响球面收敛喷管(SCFN)雷达散射特性的结论上,研究了雷达吸波材料的脱落对SCFN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加入阻抗边界条件的迭代物理光学(IPO)方法,计算了SCFN在5种不同脱落概率下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吸波材料涂层的脱落会增加SCFN的RCS幅值;在俯仰探测面当脱落概率达到0.7时,依然能够保持68.19%的RCS缩减能力;在偏航探测面,当脱落概率达到0.5时,需要及时对吸波材料涂层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43.
644.
以曲面的最小二乘准则为基础,用小误差变化矩阵,从曲面的局部构造出发研究包括六项对刀误差和刀具宽度误差在内的七项误差对加工的影响,建立二次回转曲面铣磨加工的误差模型,并分析模型的误差。 相似文献
645.
针对惯导系统中应用较为成熟的RS232、RS422、RS485、CAN 等数据传输
方法传输带宽低、可靠性低、距离近并且引入电磁干扰等问题,将基于IEEE-1394b 的光
通信引入惯导系统。利用惯导系统中FPGA 资源配合物理层芯片和光电转化模块,搭建
基于IEEE-1394b 的数据传输系统。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工作流程,为满足数据传输特
殊需求对链路层请求方式和数据包进行惯导专用化改进。借助QuartusⅡ 集成开发环境
提供的SignalTapⅡ逻辑分析仪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传输系统可以使用立即请求发
送广播形式的异步数据包,也可以进行点对点异步数据传输,实现了预期目标。该方法
不仅屏蔽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外界电磁干扰,还实现了惯导系统的大带宽、高可靠传输,
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6.
火星土壤既是火星表面探测活动的主要探测对象,也是表面探测器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将直接影响着陆器着陆缓冲系统、火星车移动系统等的设计。此外,在着陆器和火星车等表面探测器的地面研制过程中,需要研制模拟火壤,形成模拟的火星表面环境,开展相关的着陆器着陆缓冲性能、火星车移动性能等验证试验。迄今为止,人类已经有多个探测器登陆火星,获取了大量的有关火壤的信息,也研制了多种模拟火壤。通过对已有火壤和模拟火壤的物理力学特性分析,梳理出火壤物理力学特性的参数范围,可为我国火星探测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7.
航空工程复杂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共轴的或含有复杂形面的光学系统,探讨其在计算机上的最优化设计。讨论了新型优化质量指标的建立、对不收敛状态的识别查处、边界约束及非线性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48.
649.
650.
针对现有铝合金薄板加筋条铆接或轧制厚板铣削的制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型运载火箭舱段壁板在轻量化、高性能和低成本快速制造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从挤压成形所具有的高效率、高成形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出发,围绕高强韧高成形性可焊铝合金设计、高纯均质熔铸工艺、挤压流变整体成形以及复杂断面构件热处理调控的研究,提出采用带筋筒形件挤压开坯、精近成形后剖展的方法,制造宽幅薄壁高筋壁板,在降低宽幅薄壁高筋壁板对工装高要求的同时提高成形稳定性,并兼具高效、低成本、高性能等特点,能够支撑轻质高强薄壁大型舱段的高性能、低成本、高效制造。 相似文献